书法史上的“易筋经”

书法史上的“易筋经”

你是否幻想过,有一天,遇到一个老爷爷,说你骨骼精奇,是练武奇才,给了你一本江湖失传已久武功秘籍,修炼之后,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扫清四合席卷八荒,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了,我也不能说什么,毕竟做梦是人的权利。

但在书法史上却有这样一本奇书,中国书法史的鼻祖,三国时期的大书法家,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的钟繇(yáo) 为了这本奇书,不惜盗墓也要得到它。

自从王羲之看了它之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书法水平直线上升,最终自成一家,成就一代书圣。

由此可见这本书的不一般,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本书。

这本书叫《笔论》,名字平平无奇还有点土,作者是蔡邕(yōng)。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jiē)。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师从胡广。书法上,擅长篆、隶书,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美誉。更是自创“飞白”书体,因笔画中有的似鸟头燕尾,又似鸟头凤尾,横竖笔画丝丝露白,飞笔断白,燥润相宜,似枯笔做成,故称飞白书。

当然,对我们来说,他最出名的还是他有个叫蔡文姬的女儿。

《笔论》原文: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原文大意:

书法,是用来抒发书者的性情的。在下笔之前,要开阔心胸,不能郁结,任情恣性,然后才可以动笔,如果因为外力草草下笔,即便是用中山产的兔毫笔,写出来的字也不能称为佳品。

书者动笔前,要先静静的坐着、默默思索一番,将要写的东西在心中过一遍;不能说话,免得扰乱了气息,气息要轻缓,要心平气和;集中精神,像面对

书法的书体,都有一种形象,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能在书体中体现出这些形象的,就可以称为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

后来这本到了魏国书法家韦诞的手里,再看过《笔论》后,书法水平也直线提升,《四体书势》称“魏氏宝器铭题,皆诞书也。”当时人都十分推崇韦诞的书法,认为他是当朝第一书法家。

再然后韦诞藏有《笔论》这个消息被钟繇知道了,对书法十分痴迷的钟繇就想借过来看,但韦诞就是执意不借。但钟繇还是不死心,又去向韦诞借,韦诞还是不肯借。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后,钟繇被气得火冒三丈,险些被气死,幸亏“曹老大”曹操用疗伤圣药五灵丹救了钟繇。

贼心不死的钟繇等到韦诞去世后,把韦诞的坟给挖喽,千辛万苦得到《笔论》后,爱不释手。

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羊欣《笔阵图》)

可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钟繇死后,他的学生宋翼,也是一个书法家,把老师钟繇的坟挖了,盗走《笔论》。

时间一转,到了东晋,《笔论》被王旷收藏,也就是鼎鼎大名的王羲之的父亲。

直到后来《笔论》流传到了王羲之的父亲王旷的手里,王旷将书藏在枕头里,被王羲之看到了,偷偷的将书拿出来看。自从王羲之看了它之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书法水平直线上升,最终自成一家,成就一代书圣。


Ps:

第一个故事叫“钟繇盗韦诞”,出自于虞喜的《志林》。纯属虚构。

韦诞卒于253年,钟繇卒于230年,钟繇死的比韦诞还早,难道是钟繇死后从坟里爬出来,再把韦诞的坟给刨了?

第二个故事叫“王羲之窃秘”,出自于张怀瓘的《书断》。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昔幼时师卫夫人见之,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代的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时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前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他:“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着没有说话。母亲说:“他是看怎么用笔。”父亲见王羲之年纪尚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就传授给你。”王羲之请求父亲:“请现在就给我用吧。恐怕等我长大了,就会失去幼年的灵气。”王旷听了这句话很高兴,就把书给了王羲之。不到一个月,王羲之的书法水平就大有长进。王羲之小时候的老师卫夫人(卫铄,字茂漪,晋代著名书法家)知道后,说:“王羲之肯定是看过《笔说》了,我现在看他的书法,就有老成智慧。”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

《笔论》被收入宋代陈思的《书苑菁华》一书,才得以保存流传至今,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法史上的“易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