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课改反观"大语文"阅读的启蒙与培养(一)

2019年新课改对于语文的重视极大的增强,看语文的教学大纲特别是关于阅读量、古诗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周周的语文老师也说三年级的考试卷是三篇大幅的文章阅读。在目前阶段,孩子一年级还主要是基本知识技能类的学习,包括拼音、识字、写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背诵课文等。学校发了阅读评价手册,上面有推荐的绘本以及古诗,并设计了打卡的方式让家长辅助孩子每日阅读,每月背诵6首古诗,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然而从学校的角度并未对阅读量和古诗背诵有强制要求毕竟考卷上是不考这些的,但作为父母却要对阅读能力和阅读量高度重视! 阅读不会速成;阅读理解能力也会影响到未来学科的影响,从人的一生来讲,阅读带给的人的益处是深远的。

回顾周周的学前启蒙我还是颇有遗憾。记得他两岁多的时候,就对书非常感兴趣,经常一看就很长时间。那时候担心影响他视力还让他少看,后来亲子共读的不多。四岁多开始教他识字,但用的是卡片的方法而不是从绘本指读中掌握汉字。现在尽管能认识一些字,但自己阅读简单的故事还是有些费劲,识别字需要时间,将字连成句子就更慢。当然后悔没什么用,还是要考虑如何去改善现状,学习了大量书籍结合自己的观察,要把我的核心原则是阅读是为了快乐跟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父母可以无痕引导,但不要刻意和功利化。

(一)技能性学习与阅读分开

周末周周读唐诗。我想着他已经会拼音也认识一些字了,应该可以自己拼读、连句,然后读诗多次达到背诵的程度,我想一举多得,既练习拼音又识别字,又能背古诗。然而现实很打脸,孩子拼读后并不能完全记住,下一次还得再拼,更不论将它相对流畅的连成句子来读了。孩子费劲我着急,本来是一首很有韵律感、美感的古诗最后孩子望而生畏,之前他只是跟着读几遍就能背诵,周末早上花了一上午效果很低。我咨询了老师也反思了这个问题,刚开始阶段不能给孩子这么高的要求,应该将技能性目的性强的学习如拼音认字与感受美感受趣味的阅读分开,不然技能性学习很容易打击孩子的兴趣,当阅读(朗诵)变成了任务、要考核的对象,兴趣就减弱了。

(二) 阅读在于兴趣,是课外的欢乐时光而非功利化任务

看了得到Dr 魏的专栏以及尹建莉的<从小读到大>,最大的感触和思维上调整一是阅读确实重要,重要性在拓展知识面、放松温暖精神、与优秀思想的碰撞带给人生以启迪,而不是简单的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二是父母要做的是培养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共度亲子阅读的温馨时光或是让孩子在自主阅读中遨游,而不是功利性的要求反而打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摆正对阅读的态度,是对阅读最好的呵护。

常见的功利性做法如:

1,反复给孩子讲阅读的重要性以致于变为压力降低孩子的兴趣。

2,在阅读上和孩子谈条件,作为任务布置给孩子,并施加奖惩。

3,要求孩子慢慢读,一字一句读出来;或是要求孩子快快读;

4,让孩子背诵好词好句;或是阅读后要复述下来;

5,遇到生字要求孩子必须查字典学会这个字;

6,强迫孩子读家长选择的书,不让孩子读漫画书等"无用之书"

7,干涉孩子的阅读方式,比如阅读要正襟危坐,要逐字逐句,持之以恒,画出重点等;

8,你好好阅读才是妈妈的好孩子,与别的小朋友对比等。

这些做法都将阅读与任务、考核、目的性挂上钩,孩子缺乏对于阅读的自主性,自由性,自然就不愿意主动阅读,事与愿违。

(三) 阅读应主要追随孩子的意愿和兴趣

孩子可能只喜欢某类主题的书,或是喜欢将一本书读很多遍,或是任何书都不喜欢读第二次,或是一套书中只喜欢看其中几本。家长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但不要强求,顺着孩子就行。只要孩子愿意与书为友,觉得阅读有趣好玩开心,"恰是这种没有其他目的",才能让孩子持久的喜欢阅读。

在阅读的内容上,家长可以做一些引导但不要强求,还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顺势而为。

1,阅读的材料不应该功利的是中小学生作文这样的类型,这种类型水平有限思想程度不高,对孩子的阅读提升很有限;

2,阅读的材料应该尽可能广泛,涉及面广些,如历史、科学、小说、人物传记、经典作品等,丰富孩子的视野;经典作品最好不选儿童版缩编等方式,经典作品的用词内容都是极丰富的;

3,如果孩子愿意可以让他读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的内容丰富完整。长短篇均可,结合孩子的兴趣而定;

4,阅读材料不用完全依赖于年纪,每个孩子的阅读基础不同,根据孩子的基础情况,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新课改反观"大语文"阅读的启蒙与培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