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别想太多啦》

“机遇伴随危机而来”

“当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时,我们要历经怎样的过程,才能走出这样的状态?女医生库伯勒·罗斯通过对大量患者内心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五阶段理论模型:

第一阶段是否认,觉得自己不可能患这样的病,可能是误诊,即否定现实的时期;

第二阶段是愤怒,想着为什么偏偏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觉得难以理解,没有理由,即迁怒他人的时期;

第三阶段是挣扎,为什么会患这样的病,为这个病寻找治疗机会,为治病付出努力的时期;

第四阶段是抑郁,没有办法只得放弃,内心无力、抑郁的时期;

第五阶段是接受,接受自己疾病或死亡的时期。”

这也许是为什么有的人,经历过挫折就能够有所成长,有些人不行,因为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一直处于阶段内,有的人结束了这一阶段,从而思想有了一部分的升华,比如下次遇到该怎么解决,前者就是,怎么又是我,这该怎么解决啊。

“有的人经常否定自己,理由各种各样。

比如,无法满足父母或社会的期待,做事偏离了一般常识或大众认知。我也常常在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中徘徊。

内心不安地过日子,偶尔听到“接纳真实的自己”“活出自己”的说法,便不由自主地认同说:“对呀,只能这样啦。”如果仅从表面理解这两句话,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如果浅薄地理解这两句话,索性豁出去,认为不符合他人的期望也没关系,甚至与之背道而驰或打破常识,结果反而会将错就错,以自己是受害者、自怜者的视角看待问题。

这样的话,眼前仍是彻底的黑暗,内心依然无法宁静。

“接纳真实的自己”与“活出自己”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承认对自己并不完全了解。

所谓“接纳真实的自己”,就是要觉察并接纳自己的脆弱,想办法改进自己,强大自己。

“活出自己”就是认识到自己力所不能之处,努力做到以前做不到的,这样就可以了。拥有一颗向上的心,现在这样的你就很好。”

对于我个人来讲,接纳自己,要接纳自己的天真,接纳自己的不切实际。

“不比较,不苛责,不拖延”

“不是“你不如人”,而是还有改进的空间”

“有个说法是“时间等人”,无论我们多么着急,时机未到,你就不会遇到那个人。”

其实,看到这里,便有些释然,毕竟,确实是命运中安排的要遇见的人。所以有什么要处理的事情,或者烦恼的事情,我是我该学会处理的。但是也不排除我眼光差劲。

““语言不会伤人,心才会伤害别人,修炼心性就可以给人温暖。””

是啊,什么伤人的话,哪那么多心直口快,刀子嘴豆腐心,是因为心里想要这样讲,所以才会去这么说,如果知道会伤害,还会讲吗?只要心想,所以会的,请成为一个内心温暖的人吧,前文说到孤独的活着,不代表孤立的活着,那请孤独而温暖的活着。有部韩剧不就是《孤单又灿烂的神》吗?真好看。所以这些有存在的意义,告诉不是高知的我们一些个道理,或者某点解决方法。这些个艺术表现手法可真是可。

“世间存在四种人:

1. 对自己宽容,对别人也宽容;

2. 对自己宽容,却对别人严格;

3. 对自己严格,却对别人宽容;

4. 对自己严格,对别人也严格。”

佛系与伪佛系,我同作者一样,选择第三种,对自己严格,对别人宽容,这样选择的原因是,我自己严格,成为更好的人,对别人宽容是不一定要求别人怎样,他们做不到的我来做或者我多做一份,就比如帮助别人的小事,毕竟,好人多,并没有那么多所谓的坏人,那些个坏人,估计是对自己太宽松,又要求别人不可以,所以才显得那么坏。

“添不添麻烦并非自己说了算,而是取决于对方。自己不觉得给人添麻烦,但对方认为是麻烦,那就是添麻烦。相反,自己觉得给人添了麻烦,但对方觉得一点不麻烦,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判断是否添麻烦,由对方掌握话语权。”

是哦有时候我觉得蛮麻烦的事情,别人别的一点也不麻烦,举手之劳而已,可是我就是觉得帮助你很麻烦,我并不愿意帮助你。添麻烦,对于有些人类个体来讲,真的是一点都意识不到他们是受帮助的那一边,不是他们觉得不麻烦就真的不麻烦,要看帮忙的这个人的。我能做到不麻烦别人,我也很害怕麻烦别人,其实,更多的情绪就是害怕。

“对于不怎么顾及别人感受的人,除了表示“没关系,有的事还要麻烦你”之外,还要加上一句:这个世界上,无论是添麻烦还是被麻烦,都是相互的。””

“执着于得失,反而损失更多”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如果你因为丢了一百块钱而不开心,你不开心一个小时也是一百块,不开心一整天也是一百块。不要使自己的时间贬值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有感《别想太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