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148【交友的阶段】

【原文】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白话】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可以一起走上人生正途;可以一起走上人生正途的人,未必可以一起立身处世;可以一起立身处世的人,未必可以一起权衡是非。”

结交朋友时,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共学,一起学习;第二适道,走在人生的路上;第三立志,立身处世;第四权,权衡是非。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有些时光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怀念。好比说是我们一起念书的同学,在这个过程当中结交的朋友等。但是,因为人各有志,注定有些人可以和我们一起在学校念书,却不一定可以和我们一起走上正途。

比如:我们在学校一起念书,一起接受老师的教诲,但毕业以后,有些人依循老师的道理走上人生正路,而另外有一些人觉得老师讲的似乎没用,社会上有另外的价值观,于是就会偏离人生的正路。

可以一起学习,无法一起走在人生的正路上,因为有些人真的是分道扬镳走到岔路去了。即使一起走在人生的正路上,但是未必可以一起立身处世,立身处世是做人处事的原则。

有些人强调坚持有爱心,另外一些人强调要坚持有正义。有人偏向行仁、有人偏向明智、有人偏向于勇敢。因此很难一起立身处世,因为取舍不同,原则也不同。

就算可以一起立身处世,所坚持的原则是一样的,但是未必可以一起权衡是非。

儒家主张守经达权,经是原则,要守住不变的原则,但是要达权,达是通达,权指变化。守住原则之后要能够应用,这样才可贵。

为什么找到能互相权衡、互相商量的朋友很难呢?因为这需要一些条件,比如彼此要了解得很深,彼此的价值观要接近,互相权衡商量的时候才有共同的原则;必须真诚而正直能够直接指出彼此的过失。此外还必须见多识广,如果见识不够的话,与他商量还不如回家反省。

孔子讲他自己生命的发展,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第三阶段的立,与孔子三十而立的意思接近;不惑表示有能力权衡自己的出处进退,要找人互相商量权衡,必须到不惑的程度才有办法做到。

儒家强调变通,这与择善固执并没有冲突,择善固执是坚持要行善,固执是对于善的坚持,不代表不能变通。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之148【交友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