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从品悟经典之道开始

寒假历经一个月把《学记,师说,劝学解》阅读完。本是一百页的书却读了一个月,而且只是粗略的通读一遍,中间穿插阅读几本书,每本书都有点收获,正是每本书散乱收获一点让我不禁反思:为什么参加漫读轩将近三年期间教育书籍读了很多,甚至自己也开始买教育书籍,却始终不能将书中精髓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读了《学记师说劝学解》后再劝学记这部分内容里我找到了答案。学习志向不坚定,缺少一门深入的态度,称不上“善学”。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识,才有为人师的资格。教师要有严谨教学态度,务实求真的精神。这样才能做好我们本分内的事。我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怎么取得?就需要我们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读书来输入,书不是读的越多越好,读书要有思考,要消化了才能内省吸收,为我所用。

劝学记这里有一篇文章这样写到:“百发一失,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意思是说:“射出的一百支箭中有一支没有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也不能算是善驾;若不能等伦比类而得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称其为善学。学习是一件必须要志向坚定,一门深入的事情,那种志向不坚,忽善忽不善者,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那是像桀、纣、盗跖一般的人。能够完全彻底地专注于学业,那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做学问的人。”

读完这篇文章我反思自己专业成长慢是因为:一、在读书数量上有提升,但是缺少思考,一门深入。

书看了不少但不得精华,样样通样样松,不能融会贯通应用到自己教育教学。读书时,不做笔记缺少反思,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找不到融汇贯通的点,缺少实践应用。我们读书要深入,要沿着一个专一方向去深入研究。这样才能真正说出一二,不然知之皮毛,称不上善学。

二、缺少持之以恒的坚持。

像我新的一年给自己定的阅读目标是每天阅读20页纸质书籍,坚持不到一个月就被电子书替代了。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阅读量,又怎么去思考深入。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除了每天的教学内容要“精”更需要读书有输入,留心观察身边的教育去实践。这样才能把书中所学与自己教学融汇贯通为我所用。书不一定天天固定读多少,但是一定要有思考、消化内省。尤其作为教师我们这个职业很特殊,为了不使自己职业倦怠过早,适当的不间断的看看书,适当关注一下教育,还是能平静自己浮躁的内心的。

参加漫读轩读书小组,重拾书本我感觉自己收获最大的就是在课堂上更自信了,面对学生还有家长的时候,更善说了。通过写作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梳理所读内容。为师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从品悟经典之道开始,做一个读书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师从品悟经典之道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