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之路#01 杠杆收益36倍:当失去的时候,才发现健康也是一种收益权(1)

一个普通人底子很薄时,杠杆是唯一减少损失和撬动财富的工具。

1

杠杆原理。

简单的说,利用一个杠杆和一个支点,可以用很小的力撬动很重的物体。

从物理学角度解释,如果想用小于阻力的力挪动重物,动力臂的距离应大于阻力臂的距离,从理论上讲,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即越省力。

作为发现杠杆定律的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

杠杆原理的应用在生活中很常见,几乎每一台机器中都少不了杠杆,就是在人体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杠杆在起作用。拿起一件东西,弯一下腰,甚至翘一下脚尖都是人体的杠杆在起作用。

借助杠杆,能够让我们人类挪动比自己重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重量,这就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物种的重要之处。伴随着人类一起进化共生,融入我们习惯的常态世界。

2

金融杠杆。

其实杠杆原理运用最多的还有经济领域,几乎等同于债务。因为离人类发展的年代更近,同时总能产生重大的令人瞩目的事件,博得人类更多的关注。

从货币的起源来说,除了交换产生货币外,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货币起源于债务。

作为国家货币信用理论的核心观点,不管交换的货币是以牛、羊、盐、贝壳、金属等形式存在,都起源于人们在交换中的债务关系,其本质是对人国家的“信用”的度量。

各个国家,人们使用的钞票其实都是国家对每个人的负债。我们日常用的钞票,背后是国家的信用在流通。

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能够借助于除自身之外的货币或资源为获取额外的利益,其实就是利用了杠杆。

金融史研究表明,杠杆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改变国运。在明朝以来,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并且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除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西方采用股份制方式创新了公司这一方式,借助杠杆分担了风险,撬动了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海外探险和殖民战争以及工业发展,直接促进的社会全面发展及国家崛起。

在国内,大部分普通人使用最多的是借贷,而最大时间跨度长的杠杆就是住房贷款,拿出首付10%、20%、30%就能撬动百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产,并在过去十几年享受到了房地产发展红利。由此,衍生了以水库为代表的采取构筑负债为核心的房产投资体系。

其实,大多人忽视了另外一个杠杆:消费型保险,可以应对不确定性并且杠杆比率很大的方式。有别于负债杠杆,这是一种损失有限,有效对冲风险的保障方式。对于储蓄型保险,对普通人不做建议。

3

不确定性。

时间可以消磨各种记忆,对于地球的历史来说,人类历史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沙粒。人类居住的地球,其诞生是一个不确定的概率很小的偶然性事件,但因为事件久远,就变成了一个确定的事实。

世界的不缺定性是存在悖论却又自洽,我们不能预测几天之内的天气变化、人之生死,当我们可以知道某个城市、某段时间死亡的比例是多少,哪些事件是必定发生的。

就如,塔里布书里写的黑天鹅事件,大家都对白天鹅习以为常,并且笃定没有黑天鹅,最终却发现了黑天鹅的存在。小概率的事件不因为现在不发生就不会存在,未来也不会发生。典型的“赌徒谬误”,随意投掷一枚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各占50%,当多次出现正面后,下一次很有可能仍然是正面。这种概率虽然很小,不确定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延伸,可能性会很大。

如果累积的时间越长,一旦发生就是致命的。譬如911事件、次债危机,特别人们在为一个一致性很强的目标放大了欲望时,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结果是灾难性的,更值得预防解决。

4

脆弱性。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我们需要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来支撑整体。如果施加一个外在因素,可能导致破坏它的稳定,这就是它脆弱性的体现。

譬如,在房价下跌的过程中,专家总会担心金融系统的风险,做房价下跌的抗压模型测试,记得一个定量的临界数字是30%。而对应一个家庭,也要尝试去找到那个临界点。

  • 如果一个人的失业或者单位发不了工资,家庭面临,需要储备半年的费用是多少?
  • 1个老人生病,需要动用的储备资金是多少?
  • 2个老人生病,需要动用的储备资金是多少?
  • 自己生病怎么办,如果出现意外怎么办?
  • 爱人生病怎么办,如果出现意外怎么办?
  • 这些问题发生后,房贷如何还?

看似不可能发生的问题,在脑中想过筛子滤过一遍后,作为一个上有小下有老的家庭,看似健康的一家人都在为明天拼搏,其实很脆弱的,不能失业不能生病。

可这个世界的随机性却不因你的勤奋而对你付诸于幸运。如果不幸降临到你头上,那就是噩梦一场。

5

危与机。

世间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每次危机对于个体来说都是进化提升的机会。

2017年房地产行业由于政策打压开始呈现低迷的迹象,一个偌大的集团内部问题突然爆发出来,即将崩塌倒地。

受此影响,所在的公司面临混改的出路,内部也进行一系列的变动,岗位的变动比较大。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以及大额的住房贷款,开始陆陆续续配置家人的商业保险。

没有意料到在2020年一直购买的医疗险和重疾险居然起到作用。爱人体检检查出来肺部有毛病,做了个手术治疗,符合重疾的赔付条件,这几年保费支出与保险赔付额比例达到了1:36。

现在侥幸的是买了重疾险和医疗险,后悔的是在犹豫之下买少了。由于提前赔付,保险公司终止了重疾险,通过咨询,后续也不能再买类似的重疾险。

这就是保险,基于你自身的健康权和生命权,通过精算概率,把不确定的损害可能造成损失以共同分摊的商业模式给你一个选择去对冲风险,增强个体及家庭的反脆弱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1000万之路#01 杠杆收益36倍:当失去的时候,才发现健康也是一种收益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