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杨振宁百岁感言把他和邓稼先的友谊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本人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做演讲,深情回忆了1971年第一次回新中国的故事。乍一看,以为跑题了。仔细研读,实在是含义深远。他借一个有趣有料到故事,经典而贴切地总结了自己人生的后五十年。演讲结尾,杨振宁深情地说:“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嘱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再见!”

      他在100岁生日时,对九泉之下的邓稼先喊话,是对自己人生的深刻总结!是发自内心的,是虔诚的!用50年的时间,来践行好朋友的“嘱望”,这是人生幸事!也是友谊的佳话!杨振宁100岁的感言,把他和邓稼先的友谊,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事情得从50年前杨振宁探亲说起。1971年3月美国刚刚解除20年来中美来往的封锁。事实并不是这么直白明显。美国国务院只是把中国的名字从来往封锁的名单中抹除。但这个事实被杨振宁敏锐地发现了。他立刻申请到中国探亲,因为他的亲人都在中国,而且父亲病危。当时的杨振宁,可能只把中国之行当作一次普通的探亲,他不知道他这一举动对他的人生轨迹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杨振宁探亲顺利成行,他成了外籍华裔著名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第一人。这对于当时被封锁被孤立的中国来说,对于即将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祖国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所以周总理亲自接见他。

      探亲期间,外事部门请他开列要见的人的名单,第一个就是邓稼先。可当时正值文革,造反派对许多建立过大功的科学家,包括邓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人,正在进行批斗。据说邓稼先很绝望,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杨振宁的出现,并要求见面,无形中救邓稼先于千钧一发之际,间接地保护了中国的核弹事业。这如果不是量子纠缠,就是上天特意的安排!

      在杨振宁离京时,邓稼先送他。杨振宁终于问出了藏在心中多年的问题:美国物理学家寒春是否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设计?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邓稼先回答:我感觉没有。不过要跟组织上认证一下然后告诉你。兹事体大,邓稼先马上向组织汇报。然后邓稼先写了一封信,组织上派专机送到杨振宁手中的。这封信我将贴在文后,因为看了我真的很感动!除了告知杨振宁,中国原子弹都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寒春没有参加以外,邓稼先说了三个意思:一是希望老同学能经常地想起周总理亲切的接见。

周总理接见杨振宁等科学家


二是回应老同学关于人生的意义问题。“希望你能了解到祖国的解放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毛主席说:‘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你谈到人生的意义应该明确,我想人生的意义就应该遵照毛主席所说这句话去做”。三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去,千里共同途”。这就是演讲题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来由。

      杨振宁坦言,当时他没有看懂这句话。但他后来悟出了其中的深意。具体什么时间,杨振宁没有说明,但在他100岁生日的感言中,以此为主题,是对当年邓稼先三层意思的认同和心悦诚服,也是回首自己半个世纪的风雨高屋建瓴式的总结!

      很多人喜欢比较杨振宁与邓稼先为中国做出的贡献谁大?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都建立了卓越的贡献。由于分属不同领域,难以比较和量化。不过从杨振宁百岁感言中,我觉得杨振宁是认为邓稼先更伟大!这一对挚友,迥然不同的卓越贡献,必将为人们所敬仰!迥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必将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附:

1-邓稼先的贡献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立功方面,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立德方面,他放弃优渥的生活,隐姓埋名,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默默无闻地奋斗数十年,体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2-杨振宁的贡献

杨振宁生于1922年9月22日,安徽合肥人,立功方面,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获1957年诺贝尔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他只有35岁。立德方面,杨振宁是华人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获奖向全世界表明,国人在科学领域也能够取得顶尖的伟大成就。

3-1971年8月13日,邓稼先给杨振宁的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48杨振宁百岁感言把他和邓稼先的友谊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