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玄桑梓,想打造的IP是: 一名财商奶爸,专注于孩童财商启蒙的家庭老师。
借这次机会,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自己近几年踩过的一些坑。回头想想,自己掉入这些坑的原因,都是因为自己的格局和认知不够。之所以把这些故事说出来,希望大家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教训吧,也是再次提醒我自己要不断地去提升自己认知。
第1个坑的故事: 我花20万在村里买了一个面子。
我出生在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村里的孩子基本不读书,要是仔细去算算上过大学的孩子,一只手都可以数得出来。从小到大父母要给我挣学费,村里的其他孩子出去打工反而给家里挣钱,所以我们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直到我大学毕业之后的几年,我家依然在全村是数一数二的穷,破旧的矮房子几十年也没有修缮,遇到刮风下雨,那水就从屋顶掉到房间里来,过几天天晴了,墙上还会生出小蘑菇。嫌贫爱富的亲戚们,最后都不肯踏入我们家半步,逢年过节,他们也不肯在门口多停留片刻。
虽然我学历比他们高,但我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够出息。我像受刺激一样,在2016年的时候,决定让老爸在老家盖一栋楼。
是的,我把自己的所有积蓄投在了农村的这栋房子里面,记得是花了20多万。
村里的人确实开始夸我了,老爸脸上也有了光,来我家串门的亲戚也变得热闹起来。
可是很快,我就发现事情不对劲了!
我发现自己完全可以用这笔钱,再努力些在二线城市里,付一套房子的首付啊!可就是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了,为了让村里的人瞧得起自己,证明给大家看自己有本事,居然花了20万在一辈子也可能回不了几次的农村老家,建了一栋房子,错失了16年房价猛涨的机会。
这件事,我表面上说没关系,其实自己心里后悔了好久,也被家里人连续几年被骂是个傻子。
这一坑,让我明白了自己其实是个爱慕虚荣,目光的极其短浅的人。
第2个坑的故事: 胆量不够,错失城市发展快车。
经过第1个坑后,我工作更加努力了,一直蜗居在城中村顶楼最便宜的单间,不多买一件不必需的东西,那个时候我只想攒更多的钱,尽快地赶上我的同龄人。
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2年多后,在2018年全国房价暴涨的躁动下,我终于忍不住了。当时夜夜失眠,痛苦极了。这痛苦不仅是懊悔自己2年前做了错误的决定,更是痛苦自己挣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我头生白发,每天心里堵得慌,活的很焦虑。经过几个月挣扎后,我下决定要买房,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18年内必须要买一个房子。
当时的我在深圳工作,想买深圳小一点的房子上车,再和女朋友一起合计了下后,感觉压力太大了,如果后面生小孩,就住不下,还是需要出去租住。所以我们选择回省城武汉买。
我们再次拿出所有积蓄,还找同事,亲戚借了钱。那段时间,我天天在网上看房,最快的速度,请假加上周末,多次来回往返深圳和武汉,在3个月内走完所有程序,买下来人生第一套房,同时欠下了一屁股债。
现在快3年过去了,深圳房价又攀升到了我不可想象的高度。如果当初我对身处的城市发展有足够的认知,有足够的胆识,买在了深圳,就算是个很小的房子,那也已经要翻倍了。可在武汉的房子,每个月还着贷款,价格没有丝毫的波动。
世上没有如果,又是一个悔字!
第3个坑的故事,与职场有关。
前几天看到学员专门做了类似分享,我啰嗦一遍结论就行: 在职场中不用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努力做团队里面的老虎,永远要为自己争取,否则容易沦为任人宰割的羊。
现在的我,仍努力地挣钱想在深圳买上一套房,真希望自己还有机会补回自己的错过,不管多小,一定要上车。
深知自己的高度便是小孩的高度,我再也不愿看到我的孩子长大后,和我走一样的老路,多么可贵的青春年华,却踩上了一个又一个坑。
因为这些坑,我开始恶补我的财商知识,拿起书本,开始阅读,提升自己的见识。我计划把自己的所学,以后交给我的孩子,培养他阅读,写字的习惯,给他做财商启蒙,带他出去旅游,见更多的世面,好让他未来有胆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房子这个坑中得到的血的经验,仅供有需求的同学们参考:
1)定期关注目标城市的政策要求与价格走势,保护好自己的购房资格,户口,社保年限,贷款规定等。选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够得到的最高级别的城市,既一线城市+省会。
2)我们普通人请珍惜自己的首房首贷的资格,充分利用国家为每个人分配的一次加杠杆机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少付首付,选择最长还款期限。
3)重视自己的征信情况,银行每年给我们一年2次免费打印征信报告的机会。
4)普通人的第一套房子,一定要记住的事情:只购买70年产权且为住宅性质的商品房,远离一切公寓,商铺,商住两用,旅游地产,小产权类等物业。
5)选筹的大方向(优先级从高到低):
就学便利性,附近需有小学,方便孩子读书。不盲目追求学位和学区,政策风险较大。
交通便利性。地铁口1km范围内。避免远郊CEO,所谓CEO,就是那些远离城市中央区,大品牌,精装修,户型完美,价格高的楼盘。
商业便利性。有足够多的商超,满足日常基本生活的购物需求。
就医便利性。几公里范围内,有大型医院。不用太近,也不要太远。
居住环境。附近有公园,湖景或海景。
6)评价小区的细节把控(优先级从高到低):
重视物业。实际入住后,物业是决定舒不舒心的关键角色,拥有好口碑的物业可以让房产更保值。
看总层高。不要超高层,最好是总层高不超过18层。一是高层噪音,二是安全因素,国内消防车天梯最高只能到18层。三是以防未来涉及拆迁,超高层由于拆迁成本过高和住户数过多,相对于低层楼盘,一定是最难落地,过程最曲折的。
看绿化。决定居住的舒适性。小区植被覆盖比例,最好达到30%。
容积率。决定居住的舒适性。越低越好,不要过高。
得房率。实际可使用面积比上建筑面积的值,越高室内使用面积越大,住的舒服。越低室外公用区域约窄,影响居住体验。一般来说越高越好,也跟具体户型设计和其他实际情况而定。
楼层挑选,不要顶层和低楼层。顶层是担心防水防晒做的不好,底层除了有噪音大,光线不佳,隐私的问题,还有个最重要的是有高空抛物风险。一般顶层不要,3层以下不要选。
朝向和户型。这个看个人喜好,一般选择南北通透实用性户型。
开发商品牌。拒绝为一切品牌开发商付溢价,如今已不是大品牌意味着好质量的时代。做决策前,认真调研下该品牌在该城市的历史口碑和服务,有过纠纷事故或者黑历史的建议避开。如今开发商利润不如之前高,偷工减料,压缩成本是普遍现象,不同开发商会针对不同城市定制不同质量的产品。一旦发生维权,胜率几乎为零。
7)新房还是二手房?
看收益。如果新房限价,较周边二手房有比较大的价格优势,当然优先选筹新房。
看收益。如果新房,二手房价差不大。根据自己的资金用途和投资能力测算。期房一般交首付款后2年左右入住,意味着开发商零利息借了你的钱两年之久。
看个人喜好。有些人有处房情结,非新房不买,宁愿花高价买图纸上的新房也不看一眼二手房。二手房为现量存房交易,像陈列的商品一样360度供购房人挑选,不仅选择多,还可提前2年入住。
8)交易中注意点(新房略过):
交易前核查房屋产权所属情况,抵押状态和欠款数目。
水,电,燃气,网络,户口情况,需要清点和交接清楚。
装修,家居清单需要一项项列交接清楚。
保存好交易过程中的一切凭证资料。
莫听中介一张嘴,要有自己的分析。
最后祝大家购房顺利,在严肃的事情上,多些理性,少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