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植保无人机发展将成为刚性需求?

几年的时间,无人机在各行业领域广泛普及,在植保行业也以其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得到了许多农户的认可。现在无人机成为植保作业的新方式,正在蓄积力量,改变现在的农产业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植保无人机?这是基于对农业植保市场的一种未来判断。”那么为什么说植保无人机发展将成为刚性需求呢?

第一,植保无人机在国外有成功的案例与经验。   


与中国农业耕地状况相似的日本无人机(雅马哈)喷洒农药已经将近30年,2012年,业内人士估计日本大概有3000多架无人植保飞机在日本农田上空作业,其中有60%的水稻田采用无人机飞防来完成防治的,近40%的农田植保防治是用无人机来完成的。


在中国,有人机防治和无人机防治加起来的占有率有人估计不到2%,而无人机的植保市场规模难以估计,我国大田作物约15亿亩,按平均每亩施药三次计算,共需45亿亩次施药作业,有人估计是600亿,有人估计高达900亿,总之这块蛋糕很大。所以,中国的植保无人机市场,只要生态系统完善起来,一样可以达到较高的占有率。


第二,规模化种植对高效率的要求及农业自动化衍生了对植保无人机的需求。

如果有一款可以适应各种天气条件自然飞行的农用无人机,每天可以作业300多亩的田地,将会极大地推动农业种植规模化和自动化的进程。


随着规模化种植的加快,统防统治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无人机的高效率和规模化操作为做无人机的企业和购买无人机的服务组织或农户提供了盈利的可能性,只有盈利,一个行业才能市场化,才能发展下去。


第三,人工打药正成为种地的一种负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在农村劳动力缺失的今天,很多的打药队成员多是留守在农村的中老年人,况且并非为自家耕地作业,喷洒质量并不高,重喷和漏喷现象比较普遍,而且长期背机打农药对身体的潜在危害也很大。


无人机喷洒农药,技术相对成熟及操作稳定后,喷洒效果会高于人工喷洒,喷洒均匀,雾化好,而且直升机的螺旋桨产生的风力可以掀开植物,让农药喷到植物根部;断点续喷,漏喷重喷小;加之对作物伤害小,综合防治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实现了人机分离,农药在喷洒过程中几乎对人没有危害,提高了农药喷洒的安全性。


第四,从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角度来说,从耕到种到收都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唯有植保没有实现机械化操作。

因为植保对机械化要求很高,它处在作物的生长阶段,是不可毁坏性的。人工防治作业存在难题,如水稻田有水,穿胶鞋进去很笨重,光脚进去防治有有划破脚的危险,而对于玉米等高杆作物来说,人工打药会造成作物枝叶受损等。此外地走式植保机械作业时存在毁苗率过高的问题,我们偶尔会看到一些国外用载人大飞机喷撒农药的,但是大飞机喷洒缺点很多,虽然还在撒但是普及率最高也就是30%,国内大部分地区不具备条件,施药的效果也不理想。


那么无人机的适应性就比较强,通过空中作业,不受山地、水田等地形因素,垄作、平作等种植方式,高秆、矮秆、林果以及作物生长周期的限制,有效解决作业难问题。


第五,人工喷洒没有行业标准是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重要原因,无人机植保可以使行业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

据了解,我国农药的有效利用率约为30%,另有60%-70%的农药流失到土壤、水源或漂移到环境中,也就是说大部门的农药不仅没有起到防控作用,反而污染了环境。人工喷洒的整个用药量是偏高的,并没有标准的规定一亩地的用药量在多大范围内,农药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监控。所以果蔬种植者通常是这样的两种情况:自己吃的一块地,对市场销售的另外一块地。这非常可怕的,直接导致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瓶颈。


那么一旦无人机市场成熟起来,就会出现行业标准,可以规定一亩地要用多少的药剂,植保无人机采用的GPS测速,用速度控制喷头农药喷量和开关,实现农药自动定量精准控制喷洒;此外,喷雾装备的药剂物化质量直接影响农药在作物上的沉积分布,无人机在实现科学施药方式的同时,根据雾化原理,掌握喷嘴与靶标物体的距离,保证农药有效利用,这样就可以按照行业或国家的施药标准规范作业了。


第六,植保无人机属于农机系列,农业智能化装备迎来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2014年、2015年“中央基于以上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用航空建设”,为航空植保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综上几方面的因素,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将迎来利好,成为一种市场刚性需求。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普及也将带动农产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为什么要发展植保无人机?这是基于对农业植保市场的一种未来判断。”那么为什么说植保无人机发展将成为刚性需求呢?


第一,植保无人机在国外有成功的案例与经验。   


与中国农业耕地状况相似的日本无人机(雅马哈)喷洒农药已经将近30年,2012年,业内人士估计日本大概有3000多架无人植保飞机在日本农田上空作业,其中有60%的水稻田采用无人机飞防来完成防治的,近40%的农田植保防治是用无人机来完成的。


在中国,有人机防治和无人机防治加起来的占有率有人估计不到2%,而无人机的植保市场规模难以估计,我国大田作物约15亿亩,按平均每亩施药三次计算,共需45亿亩次施药作业,有人估计是600亿,有人估计高达900亿,总之这块蛋糕很大。所以,中国的植保无人机市场,只要生态系统完善起来,一样可以达到较高的占有率。


第二,规模化种植对高效率的要求及农业自动化衍生了对植保无人机的需求。


如果有一款可以适应各种天气条件自然飞行的农用无人机,每天可以作业300多亩的田地,将会极大地推动农业种植规模化和自动化的进程。


随着规模化种植的加快,统防统治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无人机的高效率和规模化操作为做无人机的企业和购买无人机的服务组织或农户提供了盈利的可能性,只有盈利,一个行业才能市场化,才能发展下去。


第三,人工打药正成为种地的一种负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在农村劳动力缺失的今天,很多的打药队成员多是留守在农村的中老年人,况且并非为自家耕地作业,喷洒质量并不高,重喷和漏喷现象比较普遍,而且长期背机打农药对身体的潜在危害也很大。


无人机喷洒农药,技术相对成熟及操作稳定后,喷洒效果会高于人工喷洒,喷洒均匀,雾化好,而且直升机的螺旋桨产生的风力可以掀开植物,让农药喷到植物根部;断点续喷,漏喷重喷小;加之对作物伤害小,综合防治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实现了人机分离,农药在喷洒过程中几乎对人没有危害,提高了农药喷洒的安全性。


第四,从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角度来说,从耕到种到收都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唯有植保没有实现机械化操作。


因为植保对机械化要求很高,它处在作物的生长阶段,是不可毁坏性的。人工防治作业存在难题,如水稻田有水,穿胶鞋进去很笨重,光脚进去防治有有划破脚的危险,而对于玉米等高杆作物来说,人工打药会造成作物枝叶受损等。此外地走式植保机械作业时存在毁苗率过高的问题,我们偶尔会看到一些国外用载人大飞机喷撒农药的,但是大飞机喷洒缺点很多,虽然还在撒但是普及率最高也就是30%,国内大部分地区不具备条件,施药的效果也不理想。


那么无人机的适应性就比较强,通过空中作业,不受山地、水田等地形因素,垄作、平作等种植方式,高秆、矮秆、林果以及作物生长周期的限制,有效解决作业难问题。


第五,人工喷洒没有行业标准是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重要原因,无人机植保可以使行业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


据了解,我国农药的有效利用率约为30%,另有60%-70%的农药流失到土壤、水源或漂移到环境中,也就是说大部门的农药不仅没有起到防控作用,反而污染了环境。人工喷洒的整个用药量是偏高的,并没有标准的规定一亩地的用药量在多大范围内,农药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监控。所以果蔬种植者通常是这样的两种情况:自己吃的一块地,对市场销售的另外一块地。这非常可怕的,直接导致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瓶颈。 那么一旦无人机市场成熟起来,就会出现行业标准,可以规定一亩地要用多少的药剂,植保无人机采用的GPS测速,用速度控制喷头农药喷量和开关,实现农药自动定量精准控制喷洒;此外,喷雾装备的药剂物化质量直接影响农药在作物上的沉积分布,无人机在实现科学施药方式的同时,根据雾化原理,掌握喷嘴与靶标物体的距离,保证农药有效利用,这样就可以按照行业或国家的施药标准规范作业了。


第六,植保无人机属于农机系列,农业智能化装备迎来了国家政策的支持。

2014年、2015年“中央基于以上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用航空建设”,为航空植保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综上几方面的因素,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将迎来利好,成为一种市场刚性需求。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普及也将带动农产业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人机,植保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