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红楼梦》,你才知道什么叫“钟鼎之家”,真是贫穷限制了想象!

话说《红楼梦》第二回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作者借贾雨村、冷子兴二人酒肆闲谈,冷眼旁观,议论贾家荣辱兴衰之局势,借此感叹兴衰隆替,暗牵绝大政局变故,同时也是小说中第一次写到荣宁二府的轩昂气派。

而第三回中“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却是由第二回的人之传述转为林黛玉的亲践躬临,以其一切见识行止以及心中真实所感来给读者展现一个真实的贾府,领略古时中国豪门贵族的世俗礼法、生活实况。

其一:贾府的磅礴大气与等级森严

古人常说,侯门深似海,今之看来,一点也不为过。

在小说中有两次详细描写贾府的豪华与等级森严:一次是刘姥姥初入荣国府时的所见所闻,倘若说刘姥姥只是一乡野村妇没见过世面,她的感官是不作数的。而今写林黛玉初入荣国府的感官总还是可以做得数的,毕竟林家也是兼得钟鼎之家和书香世家的双重特色,不然在古时门当户对的规则下,贾家不可能会把千金大小姐嫁予林家。

从林黛玉眼之所到,首先描写荣宁二府横跨了京都一整条繁华街市,街北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十来个华冠丽服 之人,正门不开,东西两角门不时有人出入,正门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大家可以细细品味:荣宁二府直接占据整条繁华街市,从街头入眼只见两头大石狮子,试想这得有多气派才能有这种感觉。门前十来个华服之人列坐两边,按照我们日常所看古装剧的印象,就算知府门前一般只有两人到四人门前看守,这里直接是十来个,而且穿着还甚是讲究。

“敕造宁国府”,敕造,特指奉诏令建造,是皇帝的专属用语,说明此府邸是由皇帝下令建造的,代表贾家祖上对国家有功,是受到皇家庇佑的,可见贾家祖上之荣耀无人能及。

接下去可有意思了,大家细细品。林黛玉坐的娇子是不往大门进,而是往东西两小门进。这倒很好理解,特别是这种敕造的府邸,一般大门只能由尊贵的客人进出,在后回讲到“元春才选凤藻宫”时,宫里太监出来传旨时就开启了大门,我想,这座大门,除了皇帝以及代表皇帝的人可以进,其他的人估计都是不敢走的吧。

轿子进入府中走了一射之地,就由轿夫换成了几个十七八岁的小厮,复抬起轿子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再由众婆子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正中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三间内厅,厅后才是正房大院。

在农村待过的朋友应该知道这种格局,不过现在很少了,在北京还有不少这种四合院的格局,但却找不到这种大气的府邸,估计只有故宫才有的这种气派。

其实大家还要注意,林黛玉是要到贾母房中来,也就是说,这一路只是通往贾母房中的格局,还不是荣国府的正中大房,后面也有写到,贾政所在的荣禧堂才是荣国府的核心所在,也就是说,贾府中每一房都是由这种抄手游廊环绕而成,可见贾府之气派之阔大。

再之贾府中对于下人的等级之森严,贾家接客的娇子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府外,像林黛玉开始是由外头进来,所以是轿夫抬轿,进入大门后,就要把外头的轿夫换出去,也就是说外面的人是进不得内院的,这也是封建大家族担心会有外人祸乱后院,有点像皇家后宫是不让男人进的意思。

其实这里也是一样,这种贵族府邸的设置也是效仿皇家的,因为众小厮抬轿至垂花门后就得退下了,因为抬轿的人都是男人,抄手游廊基本上已经是豪门内女眷游玩之地,也就不让男丁再进一步了。

至于其后的贾赦、贾政的府邸,又是怎样的别致大气,就不一一细说,对建筑美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好好揣度欣赏,乃至后面对大观园结构的描写,都值得大家仔细一读。

其二:贾府的餐桌礼仪

在这种钟鸣鼎食之家,日常最多的活动就是吃饭、听戏、作诗填词,所以在整部小说里描写吃饭的情节很多,但没有哪一回像第三回那样具体,也许是作者想借黛玉之眼,来衬托贾府鼎盛之时的繁华,以及与后文贾府没落之后的凄凉做对比。

回到贾母用膳时的场景: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旁四张空椅,熙凤便拉黛玉坐在贾母左边第一张椅子,黛玉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和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

黛玉方告坐,贾母命王夫人坐下,迎春、探春、惜春姊妹依次右手边坐下。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众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接了茶,又有人捧上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然后盥手毕,又捧上茶来,方才吃了茶。

这段文字对于看小说情节的人来说,没有什么看头,不就是吃个饭嘛,但在我眼里,却别有一番趣味。

黛玉本是小辈,按理说到外婆家本不应该落入俗套,但此时却居于上首就坐,说明贾家家教严谨,不管对于内对外都不失大族风范,这是久居上层社会自然而然形成的品行。

古代女子嫁夫从夫的,但在贾家这种富贵人家尤甚。贾母在贾家地位是最高的,所以家中一切媳妇都是需要服侍她吃饭睡觉的,但媳妇又要服侍丈夫吃饭睡觉,所以只能先服侍贾母饭后,再回去伺候丈夫用膳,这充分体现古时儒家思想的深入人心,所以整部小说中经常能够看出富贵大族对穷人的那种悲悯之心。

反之今日,婆媳关系紧张,甚至虐待老人之事时有发生,说明儒家的孝道文化在慢慢缺失,当然,这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对于一些陈旧陋习的遗弃,只不过不能矫枉过正,逐渐丢了祖宗之法理也。

小说中也同样提到吃饭时的讲究:座位排布,吃饭寂然无声,饭后漱口、洗手、再吃茶等等,都是宣扬一种科学卫生之讲究,说明贾府在当时已经接受了西方思潮的文化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实属上层。

其中还用两句话写了黛玉的心理活动,文字不多,却又一波三折之妙,个人觉得甚有画龙点睛之效。

先说林如海教示家人饭后不可立即吃茶,正与今日之科学卫生道理相符,黛玉所知仅此一层而已,但见荣府中饭后立即奉茶,误以为此茶为饮用者,方忖度与自家习惯不合,但依旧照样画瓢,说明黛玉之教养至深,此二折也。又见送过漱盂来,方知此茶为漱口之用,幸未及使用。方才悟及贾府饭后之漱口考究又甚家中一层,此三折也。

其三:贾府之佣人之多等级之严

这里对贾府各公子小姐的佣人配比也做了很详细的介绍,看完不仅令人咂舌,这才是富贵之生活。

话说黛玉入贾府只随身带了两人,一十岁的小丫头,自幼随身,唤做雪雁,一是自幼奶娘王嬷嬷。

贾母唯恐她俩无法细心照料黛玉,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唤鹦哥者予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除自幼乳母外,还有四个教引嬷嬷,两个贴身掌管日常钗钏盥沐的丫鬟,五六个打扫房间来往使唤的丫头,若是读书,至少还有一个书童,一个伴读,合计差不多十五之数。

这还是寻常公子小姐的配置,如果受宠如宝玉,使唤之人只会更多。这就是为什么说古时大家族动不动就是几百口人的缘故。

这里讲的鹦哥原是二等丫头,此回前文也讲到贾府到扬州接黛玉之嬷嬷属于三等仆妇,文中也未提及具体划分,我曾想:在房内伺候的为一等,如黛玉的雪雁、鹦哥,宝玉之袭人;二等为打扫房间的丫头,如宝玉之晴雯,三等就是在外头候着来往使唤的丫头或小厮。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各位公子小姐的取名非常有意思。我觉得这也是《红楼梦》之妙笔,令人叹为观止。平常小说中,无论何时,满纸皆是红娘、小玉、嫣红、香翠等俗字,而红楼之中,却是诸如袭人、晴雯、芳官、檀云、入画、鸳鸯、琥珀、蕊珠、抱琴、侍书等等。

通读《红楼梦》,妙趣之处随处可见,只需细细品读,咬文嚼字也未尝不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了《红楼梦》,你才知道什么叫“钟鼎之家”,真是贫穷限制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