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致女儿书:内心丰富,才能摆脱生活表面的相似,确实一针见血

众所周知,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一些见地与对于人生的思考,确实会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以某种启发,如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就一针见血的说道,即: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确实是一种很深的见地与总结,直接道出了幸福与不幸的本质。

当然,其实并不只是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就算人与人的生活层面,也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外,如结婚生子、买车、买房、工作、柴米油盐、人情世故等,表面上看,都不差多,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差别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著名作家王朔早在许多年前就曾在《致女儿书》中,一针见血地写道,即:

“只有内心的丰富,才能摆脱生活表面的相似”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甚至可以说,他的这一见地跟列夫·托尔斯泰有着诸多相 通之处。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为什么只有在内心这个层面,才会有很大的差异呢?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即:

一、内心的差异,才会有无限的可能

所谓生活,其实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二是精神层面。

物质层面由于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往往并没有太多的变化空间,如地方的特产,就是如此,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见到完全相同的特产,就算是现代培植,也无法在异地培育出完全一样的东西,有时候,连人的长相,也一样会具有地方特色,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物质层面总会有太多的局限性,唯有内心或精神层面的差别,才会有无限的可能。

或许正是有鉴于此,作家王朔才对女儿讲,一个人只有内心的丰富,才能够摆脱生活表面的相似。

二、相由心生,内心的丰富,确实会导致外在的差异

古人有句话讲:相由心生。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长相,会随着内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各有差别,才会导致每个人的长相不可能完全相同。

因此,如果想要摆脱生活表面的相似,最好最实用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

也唯有内心丰富,才会摆脱生活表面的差异。

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差别,其实源自于每一个人内心的丰富程度的不同。

俗话说:合不合适,只有体验过的人才懂,而这种体验其实就是源于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称量的尺子,即内心丰富本身。

由此可见,如何让内心变得丰富起来,才是我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三、内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解脱

佛教有一句话讲:摄心为上。

意思是说,所谓修行,以修心为主,当心灵不再有所束缚,一个人就可以真正的解脱了。

而内心丰富也是一样的道理。

换句话说,人们所谓的痛苦、烦恼、疑惑等,说到底,都源自于内心的匮乏。

因此,历代以来的圣贤,大都讲究以修心为主,或者说,修心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内心变得丰富。

也唯有内心的丰富,才有可能认清真相,最终摆脱生活表面的相似,得到真正的解脱。

正是有鉴于此,我们才讲王朔在《致女儿书》中所讲的这句话,确实道出了人与人差异的根源与本质,即:

“一个唯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生活表面的相似”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或打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致女儿书》《安娜·卡列尼娜》《金刚经》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朔致女儿书:内心丰富,才能摆脱生活表面的相似,确实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