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哲学基础》读书笔记之十八

        本章的主题是: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教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中学科教育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以这种活动为源泉,引发学生的文化性发展。而学生活动的基础理论即建构主义提岀的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指用"活动"的概念来解析人类的存在,行为与意识,以及人格活动的理论。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是指向人类积累下来的"社会经验"的习得。活动理论为教学设计而分析学习过程和结果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关注的不是知识状态,而是人们参与的活动、他们在活动中使用的工具的本质、活动中合作者的社会关系和情景化的关系、活动目的和意图以及活动的客体和结果。教学是集体性的,而教学中合作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际关系,合作学习和同步教学中的集体学习、个体学习并列是一种学习形态,这种学习形态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拥有特殊的价值。

        时至今日,合作学习仍然是我们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其价值之一:合作学习活动为每个成员提供良好的知识资源,使每个成员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价值之二:合作性学习活动通过"知识交换"过程,使得每个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知识比较得以实现。价值之三:合作性学习活动有助于恰当评价自己的知识水准。

        我很赞赏本文在合作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中提出的指导策略:1)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明确"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与集体发展该有哪些具体的目标,应当周密的考虑学生借助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哪些要求。2)课题设定必须要求学生展开合作作业。3)学习小组应当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性格特征以及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尽可能把处于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组织在一起。4)合作作业的要求必须循序渐进,学生是逐步地学会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方法的。5)在学习小组的合作作业中,大体由一名学生发挥领导作用,这种角色一定时间可更替,有助于获得领导素质和成功体验。6)合作作业是学生自己习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的哲学基础》读书笔记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