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EMO说拜拜

作为一个“老网抑云人”,从去年开始我频频在社交媒体上刷到“emo”这个词,比如”我emo了“、”把爷给整emo了“等等。起初我把“emo”和emoji挂上等号,在这个表情包盛行的时代三个字母把万物概括还是蛮方便的,可随着我看到这个词的场景越来越多,我逐渐意识到咋一个比一个丧呢?于是在我心中这些流行词汇有了新的排序:”emo“>>”网抑云“>丧。

那当我们谈”emo“时,我们到底在丧什么?”emo“本质是一种音乐风格,全称是Emotional Hardcore,情绪硬核化说唱。这个时候我打开spotify搜索”Emotional Hardcore“,随机打开一个1984-1994情绪硬核合集,主唱开口浓烈地嘶吼声混着强烈金属风格,密集的鼓点和混杂的贝斯音让人脑瓜子疼得厉害,他们在宣泄着各种不满,唯独没啥”丧”的感觉。如果你们听过金属乐或听过贝斯接放大器声,可以很自然理解这种音乐是不悦耳且很难长时间听下去的,而我们的“网抑云”往往会选用柔和、悠长的背景乐再辅以爱而不得、无能为力的歌词或高频。

无论是过去的“网抑云”还是现在的“emo”,仿佛都和歌曲有关,但实质上都是一种久丧之后的虚无状态,这几年丧文化在国内的普遍流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每个人都有表达这种不适和负面情绪的权力,在朋友圈、微博、豆瓣等各种社交媒体,表达之后的emo人们是在等待着怎样的回应呢?

在过去还没有这些流行词汇时,我常在QQ空间写大篇关于“丧”或“暗黑”的文字,附加以不知所云的风格。写这些内容初衷还是希望身边人可以通过文字理解我,但真正的感同身受往往很难做到,起初留言的人渐渐看多了也不怎么再留言了。对于这件事本身我是不太理解的,直到昨天有朋友截了一张以前隔壁班学霸emo的朋友圈文字,我第一反应是他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好了,其实大部分表达的悲伤并没有太多人会真的关注。

很显然我自己是一点点走出了emo,至少我已经很少在公共媒体在去表达这种丧的状态,因为我知道这样的表达本身对自己是无益的,或者说我和那份向外求助的期待和解了。这是我目前认为能走出emo最关键的要素,自己的状态只能自己一点点化解,与其说是对自己负责更多还是对自己的真实情况有客观判断,自己内心想要走出来绝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难事。当然这里和emo说拜拜不是完全抵制表达悲伤或负面的情绪,真到了精神层面还是要及时就医,这里更多是无缘头的肆意发泄情绪,这么看来这种表达形式与上世纪90年代情绪硬核化说唱的发泄形式颇有几分神似。

沉溺于emo当下的人往往还会出现不自知、无法抽离的症状,于此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自己第二天醒来后约上几个好友见一面,在周末的话可以去动物园或公园溜达溜达,平时工作日简单抽一个小时面对面聊聊也是好的。看似是日复一日无法改变的惯性,在开始尝试物理层面的隔绝后,新的改变就会悄然而生。

如果喜欢一个人不想和外人交流,也可以先放下周遭的一切,好好沉浸在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无论是运动、看书、做家务等等,因为喜欢开始做不会太难也可以维持相对较长的时间,注意力的投入也有利于先在情绪层面得到一个安抚。

写到这里不难发现,emo哪怕已潜伏在自己的身边,我们还是有很多办法跟它平和相处,真要是处不来咱就跟它说拜拜。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EMO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