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字藏品NFT

1,最近跟领导、行业资深同仁紧密学习并跟进落地数字藏品,遂得浅见。

2,中国的文化谱系里缺乏幽默元素。如果把现在境内的数字藏品,甩到地上,当作笑话,那也是时下年轻人愿意接受的也是天天可重复的笑话。何况笑话如果高级些,就是幽默。我们的文化谱系里,能否成功增补幽默,就看这一届现象级互联网数字产品数字文化NFT了。还比如中国的固定文化中,有喜欢追求有形物体的偏好,或者说把“虚无”的思想精神转变为物化的物质的这种看似求实的文化,这是儒家;数字藏品是虚拟的,但又有获得感,这却是道家。中华能否拣起回归一下远古中国的道家文化,这才是意识形态的真正考题,而不是每天研究如何约束监管打压数字藏品这种科技与人文结合的很好的创新。

3,美国的数字藏品,最精髓是1对1,即单一数字藏品,只发一份,这一份比如就卖10W法币。而中国雨露均沾,份数增加,单价调低。但也限量。这是文化的惯性代入,行业应该会在这个点上思考而精进。


4,数字藏品是真正的体验经济。Web1.0时代的体验经济,更多是营销策略。

5,个人也看好数字邮票。最近法国邮政发行了数字邮票。欧洲人还有写信的习惯,而数字邮票的场景是,只要在纸信封上抄写上几位数字邮票上的ID,你的纸质信件就可以通上老邮路。在欧洲,古典与现代、慢与快,相互抵达的距离就是这么近。

6,在中国,看好数字藏品的原始版权素材,个人认为还有比如杂志封面。杂志封面由于融内容思想原创和设计的艺术感于一体,且你也很少再见到纸质的杂志封面,而能看到它的数字孪生,所以显得珍贵。另外还有“草稿类”的标志性作品,比如冬奥会的LOGO,落选的作品其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可能更强。

这里先分析最终中标的为什么“好”。一是因为选上的作品,成了经典,更多是因为比如冬奥会事件大框架本身的烘托,二是大众化推广力度带来的传播热度,三是最终中标的,往往是多方因素和观点的融合平衡,而削弱了创作的纯粹性和作品的美感美学价值。

其次分析没中标的为什么真好。一是稀有性,除了作者和甲方,还能找到几份失意的实体原件?所以,它的数字化作品/版本更值得挖掘而值得收藏,二是,落选作品其版权IP的权属及其授权链更加简洁,因此可挖掘的二次创作衍生商业价值也就更大。

7,中国的数字藏品作品本身经过2021年的静态图片形态,已经迭代到2022年的动态视频、元宇宙式数字内容了。从产品逻辑也是成立的。静态图片容易拷屏截图(与数字藏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理念相悖)——虽然没有人会这么做。但动态视频,用门槛最低的拷屏截图技能,只能得到一帧画面是吧,不是完整的,就像实体的文物古董,缺了一块,自然不成器了,拿出来展览,免不了叹惜或被戳戳点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数字藏品N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