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前一面墙》

      “有一种环境叫我够不着,有一种环境叫我看不懂,有一种环境叫……”意大利瑞吉欧教育模式已经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提出了“环境是幼儿园的第三位老师”。那究竟怎样的环境才是适合幼儿的?其中主题墙一直是我心中想学习的一个板块,传统的主题墙我们一般习惯用幼儿的作品展示或者纯手工全是老师制作的作品来装饰。那到底怎样的主题墙才是符合“自主、探索、互动”呢?本书主要色调分为红蓝两个颜色。红色引导我们带着质疑的精神去阅读案例,蓝色部分引导带着学习态度阅读案例,学会提炼。

      第一步:细读观察。试着回答这些问题:1.从照片中看到了什么?2.创设这个环境的老师的设计意图是什么?3.这些设计起到预期的作用了吗?

第二步:同步思考。将我们写于书中的对案例的质疑、疑惑与你自己头脑中的思考相互对照,并试着回答这些问题:1.这些质疑有道理吗?2.这个墙面的创设是否体现自主、互动、探索?

第三步:1.你认同我们对这个案例中问题的判断吗?2.你是否还发现了其他问题?

        今天主要看了案例1到案例12,这几个案例都是主编老师带着我们来剖析现场图片。从这些案例中,我得出了以下结论:1.让“碎片”变得有序 2.让问题的的呈现直观化.3.让墙面成为孩子游戏的工具。4.让欣赏资源可触摸、可操作、可补充。5.让孩子记录更容易看懂且具有联系。

        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中曾提到:“让儿童的眼睛越过围墙”,可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出现环境创设挡住玻璃窗的现象。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有必要考虑它的适切性和必要性。主题墙呈现记录时应该更显性,更直观。科学活动呈现应该是可触及的生活与科学相结合,从单一表征到多元表达,让区域规则理解更简单和自然。老师的预设再往后一点,重视孩子的兴趣和差异,凸现年龄特点的自主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眼前一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