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多维的思维框架

我说不清楚大学为何选择了工商管理专业,也许就是跟风选金融专业的时候落榜了吧!但我是真的喜欢工商管理这个专业的,和朋友谈论的时候也会吐槽该专业的泛泛而谈,没有在职业市场上的专业竞争力。是的,这些都是事实,管理类学科和理工类学科很大的区别就在于:理工类叫你一门技术或者一个实实在在的技能,就像是你学会了做一件事,是其他没学过的人不会做的事情。而管理学科没有这样的技术让你学,它不是教给你硬实力,而是培养你的软实力。不是说管理专业的人一定得学会管理,管理是门大学问,又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东西,不管是在学校里学还是在生活里学。但是,这种软实力是什么呢,这很难说得清,因为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本来就是难以用具体的话语描述清楚的。学了四年的工商管理专业,要我说这门课学了什么,我收获了什么,那应该就是思维框架了。

管理类学科涉及到的理论,要么给我们一种说废话的无奈,要么给我们一种天书的无力感,这都是我在实际上课真实有过的感受。我会觉得有一些本质上很简单的东西,管理学却把它研究得很透彻,我说人是变化难以揣摩的,管理学却硬生生的总结了人做决策的通用要点。我对管理学的兴趣就是来源于我怀疑这些东西,一方面觉得不可以思议,一方面又好奇这些有什么意义。

谈到这里顺便感谢我的老师们,他们的专业积累和课堂上循序渐进的引导让我得以思考更多,打开了我之前没有过的思维框架。这种思维框架也是抽象的,有人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模式,是对环境、问题和答案的抽象。典型的框架比如有关人类需求层次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关时间管理的「时间的四象限管理」和有关竞争分析的「波特五力模型」等等,每个学科,每个方向都有自己对应的思维框架,成熟的学科所拥有的思维模型会更多。每种模型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每种模型也都有不足和缺点。

不要问我我学到的思维框架是什么,因为我也说不清楚,我只能说,从高中之前、高中、大学到现在,三个阶段我能很明显的知道自己思考问题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高中之前的我只能看见自己,和身边与自己有交集的那个狭小的空间,高中我开始跳出周边的人际圈子,更多的认识最本质的自己,直到大学,我的格局才开始变大,站在不一样的视角看我的家乡,我过去的经历,我现在的环境,有一种豁然开朗逐渐清晰透彻的感觉。而且不仅仅是自己相关的环境和事物,还有更远的、更大的事物,去了解,去寻找,并筛选选择自己想要追寻的东西,如何追寻,如何取舍……很多东西,都是我用文字描述不出来的。这就像是一个梯田,你站在不同的阶梯上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想的更不一样,而这些都不全是你所在阶梯决定的,还有你自己的思维框架,毕竟站在低阶梯的人,也并非没有更高的格局和视野。

思维框架是后天习得的,需要通过学习、运用来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显然,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更多的学科,不同背景的思维模式,才可以更加全面、明智的思考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立多维的思维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