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不知道的后半截故事之二:不要给孩子讲锥刺股的故事

        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几乎都听过“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

        “头悬梁”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孙敬。

        孙敬,东汉信都(今冀州市)人士。他从小刻苦好学,常常通宵达旦看书学习。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浪费时间,孙敬就找来一根绳子,一头拴住房梁,一头拴住自己的头发。这样,只要一打瞌睡,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帮他赶走睡意。孙敬用这种方法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儒。

        “锥刺股”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苏秦。

        苏秦,战国时期雒阳(今河南洛阳)人士,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早年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先后去向周显王、秦惠王等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均遭到拒绝,因盘缠用尽、穷困潦倒,只得狼狈回乡。他回到家后,妻子不从织布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见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错误啊!”于是他重新发愤,夜以继日地钻研姜太公的兵书《阴符》。读书困倦实在想睡觉的时候,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一年之后,他终于悟透《阴符》的真谛。于是再次离乡游说六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名震天下。

        据我所知,老师、家长给不爱学习的孩子讲故事,尤其是“锥刺股”的故事,一般都讲到苏秦兼佩六国相印,名震天下为止。所以很多人至今不知道苏秦的后半截故事。

        其实苏秦的结局是很不好的,因为他是被刺客所杀。

        苏秦兼佩六国相印后,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攻打六国。

        后来,齐国和魏国受秦国使臣犀首欺骗,出兵联合攻打赵国。赵王责备苏秦,苏秦害怕,便请求出使燕国,发誓一定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以后,合纵盟约从此瓦解。

        再后来,苏秦私通燕易王的母亲,燕易王知道了,苏秦害怕被杀,就提议前去齐国以提高燕国地位,燕易王同意后,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齐宣王任用他为客卿。齐宣王去世后,齐湣王继位,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杀死了苏秦。

        我曾经多次思考大家为什么喜欢给孩子们讲孙敬、苏秦的故事这个问题,结果我认为无非是希望孩子们勤奋学习,将来有一个好的前程、好的人生。如果我的认识没有错误的话,奉劝大家将来最好只讲“头悬梁”的故事,不讲“锥刺股”的故事。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头悬梁”的主人翁孙敬虽没大富大贵,但成了一代大儒,得到了善终;“锥刺股”的主人翁苏秦虽然一时享尽荣华宝贵,但最终被人所杀,未得善终。

        二、“头悬梁”的主人翁孙敬用绳子“揪”头发醒瞌睡,文明而不伤身体;“锥刺股”的主人翁苏秦用锥子刺股醒瞌睡,几乎等同于自残,又野蛮又伤身体。

        三、“头悬梁”的主人翁孙敬名声好,当时其名气遍及江淮以北,常有学子不远千里,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锥刺股”的主人翁苏秦名声不好,他与燕易王母亲私通,算是一个淫荡之人,他劝齐湣王厚葬齐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顺,大兴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目的则是为了搞垮齐国使燕国获利,说明他是一个骗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也许不知道的后半截故事之二:不要给孩子讲锥刺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