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从丢东西开始

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一个人的居所往往是其生命状态的映射。而环境的改变,能影响人的心境、情绪,积极的环境能给予人正能量。想要改变自己,让生活变得怡然自得,从你的蜗居入手,学习断舍离,或许是个不错的方法。

《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创作的家居管理术。通过断·舍·离,重新了解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重新了解自己,通过整理物品,整理内心的混沌,获得更舒适的人生。

一、断绝·舍弃·脱离

什么是断舍离?断:即为断绝不需要的,无用的进入你的生活。舍:舍弃当下不需要的。离:通过断与舍,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举例来说,断:购物时三思而后行,只购置需要、合适的。舍:对已有物品进行盘点,丢掉、卖掉或赠送对你没用的东西。文中作者提出需要通过关系维度和时间维度重新定义物品。即是否是你真正所需的,以及是否是当下需要的。把用不着的东西扔出家门,只保留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的,选择与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从而达到轻松自在的状态。


二、断舍离的力量

想象一下,当你劳累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打开房门的瞬间,看到的是杂乱的物品,堆积如山的垃圾,会是什么心情?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像肠道,如果物品不断地堆积,但却只进不出,早晚会变成便秘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的我们,会觉得不舒服、不畅快。疾病、负能量也会随之而来。

因此,断、舍非常重要,它就像掌管进出的两道阀门。断,控制进食时间,以及摄入的质与量。舍,把有害的、无营养价值的东西清除出去。从而打造一个健康、舒服自在的环境。此外,断舍离强调关注自我,关注当下,这有助于让人脱离喧嚣忙乱生活的困境,保持专注,提高生活能量。


三、以我为本,开启断舍离人生

阻碍人实现断舍离有外界及内在的因素。在如今这个物质丰盛,信息泛滥的时代,让人难以断绝诱惑。同时,由于内心迷茫,焦躁,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造成断不得,弃无能的被动局面。

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场景。

购物的时候,看到满XX减XX元活动,会为了凑单,购入一堆没想要买的东西。明明家里不缺存货,却因为看到促销信息抑制不住购物冲动,答曰因为便宜。。。。

收拾杂物的时候,总想着“未来有一天会用的”、“或许留着以后会用上”,结果再也没打开过。打开衣柜,总有种明明衣服很多,却没有一件能穿的感觉。冰箱里的食物,明明不喜欢吃,却还是放着,觉得丢了浪费、可惜,结果等到产品腐烂,过期了才扔得心安理得。。。。

你的手机,APP里有多少因焦虑购买却从未点开的课程、书籍、音频。在某天看到某个公众号,某篇文章,深受触动,然后继续购买,继续闲置,继续焦虑。。。。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断·舍·离呢?首先,从思想上,需要进行以下转变:

1、以我为中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判断一个物品、一条信息、一次交际的价值,在于:我所需的才是有用的,对当下的我有用才是有效的。在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在面对信息爆炸,娱乐至死的时代,多问问自己“我需要吗?非他不可吗?现在的我需要吗?”

2、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零售业有个词叫滞销品,即销售差,卖不动的商品。留存这些无用无效的商品,不仅不会产生价值,还会占用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物品如此,人际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无效的社交会浪费大量时间,精力,令人身心疲惫。还不如今早了断,关注那些真正的朋友。

其次,立即行动比把道理熟记于心更重要,对此,你可以:

1、 集中于某一点,从扔东西开始。从生活空间的某个小项目切入,开始收拾整理。或许是你的抽屉、书架、衣橱、厨房。你会发现“居然有这么多垃圾占据了我的空间”,把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丢弃,令空间敞亮,心情愉悦。同时,在丢东西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内心的整理,丢弃过去的执念,丢掉坏情绪。

2、对物品进行分门别类及限制总量。作者在书中提到用大中小三分法进行整理收纳。把物品分门别类,放在合适的位置,让物品各得其所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此外,对物品进行总量限制,能筛选出你真正所需的商品,且让效率保持最大化。比如,你的鞋架最大能容纳30双鞋子,对于过季,不再穿,不喜欢的鞋子就应该尽早丢弃。在购入的时候,考虑是否需要这么多,避免非理性“剁手”。


断舍离不仅是物品整理术,更是一种选择,选择做减法的人生。人生而有涯,人一生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减法思维,舍弃杂质,专注重要的事物。通过断舍离,从整理生活空间,丢东西入手,改变思维,收获自在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自己,从丢东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