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逆耳利于行

人都喜欢奉承之语、赞美之言的,尤其是自己感觉良好、飘飘然之时。虽然人常说批评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但能做到“闻者足戒”“闻过则喜”的人,古往今来却是少之又少,因为少才显得弥足珍贵。

“魏文侯改过”讲的是这么一件事:师经是魏国宫廷里的一位琴师,经常给魏文侯弹琴。一天,师经弹琴,魏文侯随着乐曲跳起了舞,并且高声说道:“我的话别人不能违背”。师经拿起琴去打魏文侯,没有打中,却把帽子上的穗子撞断了。文侯问手下人说:“身为臣子却去打他的国君,应该处以什么样的刑罚?”文侯手下的人说:“应该烧死他。”于是把师经带到堂下的台阶上等候。师经说:“我想在死之前说一句话,可以吗?”文侯说:“可以。”师经说:“以前尧舜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没有人反对;桀纣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遭到别人的反对。我打的是桀纣,不是我的国君。”文侯听后,说:“放了他吧!这是我的过错。把琴挂在城门上,用它作我的符信;不要修补帽子上的穗子,用它来时常告诫我自己。在这个历史典故里,魏文侯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精神确实值得称道,师经作为一个臣子,甘冒杀头的危险,挺身指出君王的错误,更是让人刮目点赞。当然了师经是碰上了魏文侯这明白事理的君王,假如像商纣王时这么做可就惨了。比干是商纣的宰相,纣王的王叔。据《史记·殷本纪》载:“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为人忠耻正直。他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常常直言劝谏,后纣王怒而摘其心”。

一反一正两个对比鲜明、结果迥异的例子,也导致出了两个成败迥异的结果,魏文侯纳谏改过终至国富民强,商纣王拒谏从恶、孽杀忠良,终至国破身亡,可见忠言逆耳利于行所蕴含的深远道理和意义。

其实在生活和工作中批评自己的人,一般都是真心对待自己,希望自己能改正缺点,朝好的方面发展的,对被批评者可谓是一片坦诚,即使批评有所失误,我们也该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态度来对待,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自己的言与行常常会因为“身在此山中”而看不到真实面目”,这时候就需要身边的人指出来,以使我们警觉并修正自己的言行。别人对自己的劝诫,能使自己看到并反省自己的言行缺点,能督促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能激励自己发奋上进。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言逆耳利于行”,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语言,不中听,却最有价值。逆耳忠言是别人对自己的劝诫,它能使人反省自己的言行缺点,能督促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能激励自己发奋上进,从而杜绝一味地沉湎在自我陶醉中不可自拔。

你可能感兴趣的:(良言逆耳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