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受到你所在群体的影响的?——读《社会心理学》

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群体中,也无可避免的受着群体的影响,同时,作为个体,我们也可以影响群体。身处群体中,是不是会让我们变得更加高效?一群人所作出的决策是不是风险更低?他人在场,到底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而作为个体,我们又可以对群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思考,群体是什么?

群体的概念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群体动力学家马文.肖将群体定义为:两个或更多的人在较长时间内进行互动,并以某种方式相互影响。

他人在场的影响

在有些情况下,他人在场,能让我们表现更好。比如,做平板支撑,相对于一个人在家里做,多数人在与他人竞争时,表现更好。

但是也有研究发现,在完成某些任务时,他人在场会妨碍我们的表现。比如,在完成某些有挑战性的任务是,一群热心观众的在场,可能会使我们的表现比平时更差。尤其当人数增加的时候,我们熟练的自动化的行为都有可能受到干扰。在庞大的观众群体面前做一场演讲,对于一个害怕公众演讲的人来说,他可能会因为人数的庞大和紧张的情绪而结巴。

如果说他人在场,有时能够提高个体的成绩,有时却会妨碍个体的表现,那我们怎么去区分呢?

社会心理学家扎荣茨将这些发现融合起来,得出了一个结论:观察者或共事者在场,会提高简单任务的作业成绩,但会降低复杂困难任务的作业成绩。也就是说,二人在场时,你或许会因为变得振奋而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得更好,然而在同一情境下,你原本觉得困难的事情就会显得更不可能实现了。

那么他人在场,为何会对我们造成这样的影响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想知道别人怎么样评价我们。当然,我们希望得到的评价,绝对是正面的评价。如果人们认为在场的观察者正在评价自己,那么他们的反应就会明显得到改善或者因紧张而受到妨碍。

人多未必力量大

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是我们从小到大经常听到的名言。这些名言的盛行和我国的集体文化有关,但是,盲目地相信这些名言,并将其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恰当的。

试想一下,8个人一队的拔河比赛中,队员们使出的力气,是否等于他们各自参加个人拔河比赛所使出的最大力气的总和?

事实上,选手在群体拔河中所付出的努力,仅有个人单独努力之总和的一半。但是,拔河选手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有所懈怠。他们可能会认为,在两种条件下,自己付出的努力程度是一样的。所有人都同意发生了懈怠,但是没有一个人承认是自己制造了懈怠。

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比如,看演出的时候,我经常被观众带着鼓掌。相对于和其他人一起鼓掌,我单独鼓掌所发出的声音肯定小得多。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群体情境降低了个体的评价顾忌。当我们不需要为某件事情负责,或者不会单独受到评价时,我们的责任感就会被分散。

综合这一点以及上面说到的“他人在场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规律:个体一旦受到他人观察,个体的评价顾忌会有所增强;个体一旦消失在人群中,个体的评价估计就会减小,社会懈怠就发生了。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采取使个体作业成绩可识别化的方法,来减少懈怠现象。无论是否在一个小组中,当个体的行为可以单独评价时,人们会付出更大的努力。

当然,群体性的工作并不总是会引发偷懒行为。当任务具有挑战性、吸引力、参与度高的特点时,群体成员的懈怠程度就会减弱。另外,如果小组成员彼此都是朋友或者彼此都很认同自己的群体,那么现在也会有所减少。

少数派影响:个体对群体的影响

前面我们谈到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现在来聊一聊个体如何影响他们所在的群体。

尽管多数派的意见往往占上风,但是有时候少数派也能影响甚至推翻多数派的立场。相对于多数派影响激发不假思索的同意,少数派影响会激发更深刻的讨论,人们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以新的思路思考问题,并且常会做出更好的决策。

除此之外,当少数派具有一致性,并且坚持自己的观点时,多数派会产生自我怀疑,促使他们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一旦多数派的某个成员倒向少数派的立场,那么他会比那些自始至终居于少数派的人更有说服力。同理,当少数派的行为引起多数派的背叛时,少数派的影响力最大。

爱默生写道,“所有的历史都是记录少数派,甚至一个人单打独斗力量的历史”。例如,美国民权运动是由一名美国黑人妇女帕克斯点燃的,她在阿拉巴马蒙哥马利的一辆公共汽车上,拒绝让出自己的座位。科技发展史也是有一小部分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所谱写的。事实上,如果少数人的观点从来没能占上风,历史将是一潭死水,什么也不会改变

罗振宇在2019年跨年演讲上,提到了一个概念——非共识,刚好可以和这里讨论的少数派的影响连接起来。从自己提出一个主张,到发现没人跟这个可怕的时刻,到众多的人追随,你成了领袖的这个时刻——这段时间窗口,是非共识。这不也是从少数派到多数派的过程吗。

后记

群体有利有弊。

在群体中我们容易被煽动,更有压力,也更紧张,在复杂任务中更易出错。

但同时,我们也是群居动物。当我们个体非常积极并且处在志趣相投的群体中时,群体交流能使我们变得更好,有利于心灵的健康。

因此我们要好好修炼自己,同时也要明智而有目的的选择我们的群体。

田小涤

2019.2.11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怎样受到你所在群体的影响的?——读《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