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 如何安放我们内心的焦虑情绪?

“新冠”疫情再次来袭,让多地群众的出行、工作、日常生活受到了影响。为了控制疫情,各地政府纷纷号召群众居家隔离,采取限制人群聚集的“停工、停课、停止运营”等紧急举措。

原本正常的生活秩序再次被疫情所打乱,人们又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2020年初时疫情最为严重时的那份焦虑感。

无论是一线人员,还是居家隔离的人民群众,在注意身体健康,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也要多关注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

01.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

当得知自己确诊了新冠,或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通常人的心理会受到一定冲击,紧张、焦虑、担心,有点不知所措。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

1.允许并接纳自己出现这些情绪。

因为这些情绪反应都是正常人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后正常的情绪反应,不必压抑或是隐藏这些负面情绪,找个合理的渠道宣泄出来。

2.保持乐观的心态。

当确诊后,政府会安排这类人集中医院接受治疗,当然在康复之前人身自由要受到一定“限制”。毕竟德尔塔病毒的传染速度比我们想象的强很多很多。乖乖配合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有利于更快康复。

3.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放下焦虑、担心等负面情绪,让心态回归平静,有利于减轻压力。与其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还不如把专注力放在治疗上面,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新冠”病情。

02.一线医护人员

作为一线抗疫人员,每天接触到的人和事物都可能是突发的,比我们想象的要“惨烈”。他们在这段时间内所见到和经历的,可能会产生诸如生理、情绪、认知或行为上的反应,那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就非常有必要。

1.调整认知,坚定信念。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在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们都是“战士”。你们要做的是尽全力去救治患者,无论成败,都应该坦然面对,保持心态平和。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

有些地区可能因为人手不够,工作较大,可以广征志愿者,加入抗疫队伍,避免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可以把一部分工作量分配出去。

3.接纳应激情绪,适当宣泄。

出现应激情绪是正常反应,但要选择适当的渠道和方式宣泄出去,避免积压在内心,通过消除负面情绪,提高积极正面的情绪。

4.互助友爱,加强交流。

同事之间多交流、多互动,分享、讨论经验,时间允许的话,多跟家人、朋友沟通交流,或许也会收到很多的鼓励与支持。

5.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一线医务工作者们如感觉自己有受到心理困扰和应激症状,应该积极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以恢复心理平衡,或休息或调换岗位。

03.接受防疫管控的群众

作为疫区的人们,在接受当地政府防疫管控的情况下,也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1.回到当下。

好好的绿码变黄码了,本来计划好的旅游被取消了,什么都不能做……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注意力没法集中,有时候还会心率加速、手心冒汗,一点小事就会暴跳如雷,感觉脾气都比往常差了。

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到当下,面对现实,一起配合防疫工作,做好自我防护。遇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计划被打乱了,那就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虽然正常生活被疫情打断了,但总归是要继续过下去。

2.放下手机。

手机上的各路信息,看着一天比一天严重,新增确诊数字一天天增加,封城、封路,你的焦虑情绪也会随之变严重。

如果不想自己的情绪被一部手机所左右,那么,为何不尝试着放下手机,趁着有时间多陪陪家人,多陪陪孩子呢。

3.做点可以让自己放松的事情。

想想平时哪些事情能让自己感到放松,比如看看电影、玩会儿游戏、看会书、听会歌、做点甜品等等,让紧绷的情绪舒展开来。

4.规律作息。

很多人因为疫情不得不居家隔离,不用工作,不用上学,就开始不规范作息了,每天熬夜,早上起不来,晚上不想睡,整个作息都乱套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自乱阵脚,情绪更不稳定了,更烦躁了。

正常的做法是,给自己制定一套规律的作息时间,充分利用好每天的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情,随时为回归正常生活秩序做好准备。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之下 | 如何安放我们内心的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