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56年的汉武帝,为何有44年都揪着匈奴不放?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年仅16岁便登基为皇帝,执政时间自公元前141年到公元前87年,在位时间长达56年,而其中的44年都在忙着打匈奴,为什么刘彻这么死磕匈奴不放呢?回顾历史,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汉朝国力的支持——物质条件

  我们先看下当时的情况,汉朝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汉朝已经经过几十年的“文景之治”得以休养生息,国力和汉朝刚建国的时候已经大不一样了,此时国力强盛,民间富足,这才使长达40多年的汉匈之战可以持续下来。

  二、汉匈之间的世仇——民族矛盾

  匈奴中重要的组中部分是自夏商而来的北方戎狄,身为游牧民族的戎狄时常南下侵略中原地区,中原百姓受其苦久矣。史记中有记载我们熟悉的周幽王就是戎狄联合周朝中人在骊山下杀死的,戎狄的这次作乱也最终导致了周朝的灭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戎狄也常趁中原诸侯割据战争之际南下进行掠夺,或联合中原诸侯从争霸战争中伺机获利。戎狄士兵善于骑马射箭,来去如风,制动性强,从不与善于阵地战的中原军队正面相抗,不讲武士道精神,有利可获打得赢就打,无利可获打不赢就走,令对手头疼不已。戎狄难以集中歼灭,与戎狄之接壤的赵国,在李牧多年的示敌以弱加上诱敌的战略下才大破戎狄,而西边同样与戎狄接壤的秦国,虽有力的打击了戎狄,但一直不能使其真正的衰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只是派蒙恬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修筑长城来被动防御,而匈奴却一直没有真正的被消灭。

  到了汉朝建立时,匈奴已经在冒顿的带领下打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疆土,并且将刘邦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史称“白登之围”,刘邦突围后汉朝在匈奴面前始终低着头,汉朝对匈奴说“称臣”也不为过,历代的汉朝皇帝又是嫁公主进行和亲,又是每年赠送大量的礼品,并且让在让匈奴在汉匈贸易中大占便宜,就算是这样,汉朝的边境还是时常受到匈奴的劫掠。匈奴长期践踏着汉民族和皇帝的尊严,汉朝虽然一直隐忍,但贵为帝王的皇帝心中的耻辱和仇恨可想而知,因此,汉武帝才要决心彻底打垮匈奴。

  三、汉武帝集权的需要——历史趋势

  汉武帝公元前135年开始亲政,时年不过二十多岁,“文景之治”虽然让初生的汉朝得到修养生息并且逐渐稳固,但此时的汉朝还遗留下一些问题,威胁着皇权,归纳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上,诸侯王国对抗中央,地方豪强抗衡官府,汉景帝在位时就平定过七国之乱,但各诸侯仍然有很大势力;二思想上,百家流行,诸侯门客批评皇帝政策;三经济上,私人铸币,富豪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在军事上,北面面临着匈奴的时常袭扰。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年轻且胸怀抱负的君主,汉武帝绝不能无视这些隐患持续下去,集权成为了历史的趋势。于是,汉武帝在思想方面开始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改变了汉初以来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黄老学派做法,在政治上颁布了推恩令,皇权逐渐加强。但来自匈奴的威胁却一直没有被消除,作为帝国的主人汉武帝,同样也需要一场场胜利的战争来震慑国内躁动不安的诸侯和某些势力,巩固皇权,放心大胆的推行自己的政策。事实也正是如此,等对匈的漠北之战胜利后,汉武帝携胜利之威又大开集权之路:公元前124年兴办太学,公元前117年到公元前113年实行盐铁官营制度,且收回铸币权,公元前112年到公元前106年,在政治方面推行酬金夺爵和刺史制度。这些措施步步将权力集中到中央,皇权空间的强大起来,而强大的皇权又保障着汉朝对匈奴的持续作战,皇帝不必再因太顾及国内反对的声音而畏手畏脚。

汉景帝在位时平定七国之乱

  四、汉武帝个人的雄心抱负——开疆破土

  汉武帝继位之后,改变了历代君主休养生息的政策,频繁的对外发动战争,劳命伤财,消耗了几代君王创下的家底,“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汉武帝一生都被安上了穷兵黩武的骂名,晚年时更使国家陷入了混乱,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帝王,但不可否认,汉武帝仍不失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甚至可以说是野心勃勃的帝王。汉武帝在位期间,使中国的疆土面积大规模的扩张:汉朝向南收复南越,向东吞并朝鲜;向北向西大破匈奴,占领了河西走廊广袤的土地;并且向西远征了大宛,降服了西域各国,设置西域都护府,将今天新疆地区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开拓了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这样一位雄心勃勃的帝王,他的心里,怎么可能放过与之直接接壤的匈奴呢?抛开汉匈世仇不说,岂不闻“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五、对匈战役局势的逐渐明朗——局势引导

  汉武帝亲政后,经过一系列的集权措施,已经基本掌握了大权,终于腾出手的刘彻将眼光放向了这个令汉朝几代帝王蒙羞的匈奴上面。公元前133年,汉武帝精心设计引匈奴主力入瓮的马邑之战因为走漏消息而失败,匈奴单于走脱,汉匈之间正式撕开了脸面。汉武帝在朝堂上压下反对声音,再次对匈作战。在初出茅庐的卫青取得了龙城大捷后,大大鼓舞了皇帝和军民的信心,匈奴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此时的汉武帝应该是踌躇满志的。接着漠南之战,汉军的伤亡一直不小,但匈奴也付出了一具具尸体,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亲手提拔任用了一批作风硬朗、敢打敢拼的年轻将帅,初出茅庐的霍去病就只率领800骑就斩敌2000余人,此时,打败匈奴虽然依然困难重重,但霍去病的出世仿佛预示着汉匈之战的曙光已经不远了。

  随后,河南之战爆发,卫青率汉军扫除了黄河以南的匈奴,将汉朝的防线向北推到了黄河沿线,汉朝都城长安的安危得以保障,汉武帝不用整日担心匈奴的铁蹄可以轻易威胁到长安,使汉武帝可以后顾无忧的开展后续的对匈作战。

  公元前121年,天才将领霍去病两次出兵陇西,率领一万骑兵采用迂回战术长途奔袭,从匈奴的侧背方出其不意的发起进攻,杀死和降服的匈奴人有8万多,匈奴人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一战之后,失去相对温暖湿润、水草丰美的土地的匈奴,只能远遁大漠深处,躲藏到苦寒之地。这场战役后,河西走廊之地也并入了汉朝领土,扩大了汉朝的战略纵深,切断匈奴与西域及西羌各部之联系,匈奴实力大减。

  最后,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卫青和霍去病统领大军深入漠北。卫青途中俘虏、消灭匈奴1.9万多人,而霍去病此役将运动战发挥到了极致,率轻骑远程奔袭,以战养战,斩杀俘虏匈奴共7万多人,封狼居胥,得胜而回。匈奴从此元气大伤,狼狈北迁,而漠南无王庭,势力逐渐衰弱。

  漠北之战的胜利,匈奴已灾难恢复元气,这给了汉武帝死磕匈奴的信心,毕竟匈奴一蹶不振,已不足为虑,因此尽管汉武帝后期对匈作战败多胜少,但匈奴却越发艰难,直到东汉时期,匈奴被彻底打垮,逃遁欧洲,中原再无匈奴之患。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位56年的汉武帝,为何有44年都揪着匈奴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