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孩被学校处罚时

有人是以“诗和远方”的原因申请休假的。

小孩申请到休假却是下面这样的方式——

周末时,他说他们班去井冈山刚好安排在高考假,这样相当于少放假一个星期了,很羡慕别的学校是安排在下半年才去。于是他成功地“申请”到给自己放假一天的机会:明天将被罚回家面壁思过一天。

按老师发来的信息原因是:

“XX和YY同学在上周负责班级的值日卫生期间,不重视,不负责任,5天时间连续三次因值日不认真被扣分,我们班级各位同学每四周才轮一次值日,值日并不辛苦,如此对班级扣分不负责任,就需要承担后果,按照班规,值日期间,如果学生负责的区域三次被学校扣分,则需要停课一天回家反思,以上两位同学今晚晚修回家,明天停课一天,在家写好检讨,周三早上在班级读完检讨才能重新回班上课!”

五天内三次扣分,这真是有点儿多。

我们的想法是,一次扣分后,接下来会注意一下,就改善了,要过一段时间后才旧病复发。如果是连续两次,多少还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又是没注意到位,疏忽了。但事不过三,现在竟然三次了,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 是扣分提醒不及时吗?即,这次扣分了但没及时提醒你,那么这扣分意义不大。我想学校不会等到集够了三次才一次性通知,毕竟,学校是要教育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出丑的。

这个没及时反馈扣分的可能可以排除,正好上次小孩被扣一次分后就说可能要停宿一晚,果然,说明扣分的反馈是很及时的。

二 同学的相互影响 这次有两个同学都是五天内三次扣分,我想,是不是一个人马虎了,另一个人就认为他可以我也可以,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是这个原因,下次可以考虑不要让他们同一组,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既然我们班有互相竞争谁先早到教室自习的风气,那么,认真负责的同学也能在行动上引导马虎的同学,至少责任心让他可以指出马虎同学的毛病,以得改正。

三 自己的原因。

……

上午在朋友圈发了小孩被处罚的信息,有朋友安慰我说:这个发到朋友圈去,是真生气了,要收拾他的节奏了呀。

警醒的意思是有的。谈到收拾却未必呢。其实在周末,小孩“又”一次说他下周又可能被停宿了(这学期有过一次了)。我当然不情不愿。但觉得干闷气也没意义,忽然冷静下来同他沟通,问题出现了,是为什么呢?

班规可能有太过严格的地方,但是既然已经这么要求了,就只能去无条件服从。小孩还说到有的老师听写不合格的话,要请家长陪读的,果然就有许多家长出现在学校走廊上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总体上自然能在那门课上较之其他班级拿得相对高分,即使这个高分在以后工作生活中并无好处,但是作为高考有好处,这一种做法就有可取之处,手段就可理解。

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并不是无谓的争论这条规定合不合理。现在的教育也是多元化,有的说该这样,有的说该那样。这些争论多数对于当事人并无好处,徒然浪费时间。而且具体到某一门学科上,好多新知识出现了,但教材难得有及时相应的调整,有的老师可能知识更新也不够快。有个物理学家说,他学生时代,开始会用新的知识同老师争论,但自然争不过,考试时你还是必须按“标准答案”去填,你才能得分,你用最新知识来作答,往往不得分。后来他学乖了,就只填写会得高分的答案(所谓标准答案)。我想说,这个物理学家当时就不仅学习扎实,而且还情商高啊。他同时掌握了两套答案,一套是科学的,一套是老师认可的,考试时就只投老师所好,这不是情商高吗?

但是,现在让人担心的是,学生不仅连课内的一套“标准答案”都学不好,还常常耻于听老师的话,跟老师对着干。跟师长对着干,是青春期的必然冲动,但既然我们都是会思考的人,可以时常跳出“我”外来看“我”,我们就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来观察欲冲动的自己,当有这一种意识时,会发觉许多冲动的无意义,就能及时中止,下一次你再冲动时,你意识到那个魔鬼要出来了,你就及时降服它,你就可以对着那个青春的自己微笑了,同他来个get me five。


打扫卫生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但一个人一直做不好,如果可以的话,以致以后全班投票说:不用你来打扫了,免得还给班级扣分。其实这会是一种更大的歧视,但谁叫你连一点时间也不愿贡献呢。

在集体生活中,为集体分担一部分义务,是一个人之所以是集体一部分的证据。一场世界杯的决赛,即使你作为队员没上场,只要你的球队获胜了,你同样能获是一枚金牌,但是如果你是打进致胜一球的那个人,你将会永远喜欢别人谈论这场比赛。而那个被剥夺上场机会的球员呢?

现在时常听到机器人将取代人类工作的声音,被机器人代替的人是悲摧的,但轮不到机器人来鄙视你,人类集体先鄙视你了,你的工作都得不到人类的认可,你还能调皮吗?

以前小孩班有一个学霸,得到老师和同学自发的不约而同的呵护。如果说是让他不用打扫卫生了,因为你有更值得的事去做,同学们应该也赞同。不打扫卫生,可以说是他的光荣。但是一个连打扫卫生都做不好的人被禁止打扫卫生了,两者虽然外表一样,但后者是彻底的被否定。只是如果后者说:“某某学霸也不用打扫卫生呢。”让别人感觉到他也是在享受宠爱,后者不知道别人是否知道真实原因,他久之也欺骗自己成功,不以为耻了,这就糟了。所以我们要明白告诉他,我们知道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惩罚的,没必要骗人来自欺了。

小孩周末跟我说到这次将会被停宿的原因,用了“只不过是什么什么”的话,听起来好像是稀拉平常的事,这当然是安慰家长。但是今天看到老师发的信息有“5天时间连续三次因值日不认真”的内容,这可能就是个量变质变的问题了。我不希望他通过(好意的)骗人最后客观上却麻木了自己。

那天我们还谈到出现问题了怎么办,不是说一句我错了就行了,说这样的话当然够没面子了,但是并不能解决问题。这个可是大学问了,我不 敢展开奢谈。但是如果你知道自己总会在同一件事上掉坑,那么你干脆不到坑边去了。今年我有三次把灶火开到最小让它保持锅里的汤有一定的温度,却都最后忘记关火的经历,最长时间一次竟然是从早晨燃到夜晚回来,才看到厨房的小火苗。我觉得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形发生,不是说一句“我错了,我下次注意关火。”这个完全不会有效果。最好的方法是直接关火,不考虑给锅里的汤保持一定的热度了。可以说这就是釜底抽薪。忽然想起巴菲特的投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我知道我会在哪死去,我就一定不会去那个地方。”

不过希腊悲剧人物俄狄浦斯,神谕他将会“杀父娶母”,即使他做了种种努力,终于还是免不了这种乱伦的命运。世人如今一提俄狄浦斯,想到的便是“杀父娶母”、“乱伦”和“俄底浦斯情结”这些字眼,反倒忘却了他首先是一位与命运抗争到底的英雄。他的悲剧与其说是因为过失,倒不如说是因为“高度负责”这样的一种美德。

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谁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一开始误以为自己的养父——柯林斯国王波吕波斯是自己的生父,他离开养父主要就是为了逃避神谕中所说的自己要杀父娶母的命运。然而路上他就误杀了自己的生父。这还不够,如果他不是聪明过人,破解了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的难解之谜,他也不会当上底比斯的国王,当然也不就会按照当时的风俗娶前任国王的王后为妻——也就是娶自己的生母了。

俄狄浦斯虽然最后是悲剧,但他确确实实抗争了。我们面对自己的弱点,有过抗争吗?还只是自欺欺人,让自己感觉好一点而已?


老师要求小孩停课一天写检讨书,在班上宣读。说一句“我错了”没用,认错态度好也没用。如果他能提出什么样的有效方法来,才是科学的精神,如果不仅对自己有用,还对大家通用,那可以申请专利了,期待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小孩被学校处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