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积极心理学

      很久之前听朋友说过——积极心理学,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真正了解、真正的接触,而这次看了一篇2015年《读者》上的文章,尝试着搜了一下其中一个外国名字,没想到居然又遇到了积极心理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教授桑雅.吕波密斯研究得出的结论:塑造我们自身幸福感的因素,50%来自基因遗传,10%来自环境,40%来自有意识的选择。这里的选择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一种是正向的,一种是反向的。同样, 生活正向也称正向心理,又称为正向思考,是齐藤茂太在1998年提出的或称之为积极思考。是指遇到挑战或者挫折时,人们会产生解决问题的企图心,并不断的练习改进思路,强化正向力量迎接挑战。

1、正向心理是一种信念:

    正向心里不是为了要争取名利或是权力,而是一种信念来克服挫败,并完成生命中具有价值及具创意。

2、正向心理是往好的方面想:

      凡事往好的方面,利用正向心理来探究原来被认为不是有利的事情,

3、正向心理是相信自己具有潜能:

      天下终究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要封闭了这股每个人心中都存有的积极正向心理的能力。了解积极正向心里的惊人力量,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事了。能够克服艰难困苦的人,之所以被认为很坚强是因为他们亲身感受到如何将潜能激发出来的秘诀,并且相信不论身处何处,只要相信自己,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4、正向心理是正确的心态:

        积极心态是正确的心态,正确的心态是由正面的特征所组成的。比如信心、诚实、希望、乐观、勇气、进取、慷慨、容忍、机智、诚恳与丰富的常识等,这些都是正面的。

5、正向心理是对自己传送好的讯息:

      真正的成功的人是那些已学会面对人生挑战,且能把逆境中求胜的经验传送给自己的人。

6、正向心理是运用长处与美德:

    正向的感觉来自长处与美德,当用到我们的长处及美德时,良好的感觉会产生。读《seligman归纳整个世界横跨三千年的各种不同文化传统,发现正向心理都不脱离下面六种美德-智慧与知识、勇气、人道与爱、正义、修养、心灵的超越。

          提到积极心理学,不得不提到一本书《象与骑象人》,此书揭示了这个一个基本原理:人类的心理,有一半正如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而另一半则是像是一个理智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份,造成人们常陷与理智与非理智的思想争战中。作者为美国乔纳森·海特,著名积极心理学家。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社会心理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来到芝加哥大学研究文化心理学。1999年以来积极投身于“积极心理学运动”,成为积极心理学的先锋派领袖之一。下面是学习第5章《快乐》的体会。

    快乐是什么?如何获得快乐?这是人们关心的两个问题。

    1.进展原则。海特说:“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固然让人快乐,但这种快乐通常很短暂。”心理学家戴维森说:人有两种积极的情感,第一种称为“达成目标之前的积极情感”,这是我们朝着目标前进时所感觉到的情绪;第二种则称为“达成目标之后的积极情感”,是我们达成目标后所感觉到的情绪。由此,海特说:“追求目标时,真正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所以先为自己设定目标,每朝着目标前进一步,我们就会感觉到朝着目标前进的快乐与满足。成功来临的那一刹那,我们心里的感觉其实就是像走完漫长的旅程卸下沉重包袱时的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而不是欣喜若狂。”

      进展原则,即朝着目标前进,比达成目标来得快乐。莎士比亚说:“成功之时,一切已经结束;努力的过程是最快乐的。”

    2.适应原则。彩票中奖是个好事,身体瘫痪是个坏事,但是两者的差距,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因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终究会慢慢适应,只是人们会高估自己情绪反应的强度及持续性。彩票中奖,高兴只能是一阵子,几个月后,原有的快乐也会慢慢地淡去,还可能招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困扰和后果,如破坏了原有的人际关系。身体瘫痪,一开始可能感到绝望,但几个月后,也开始适应新的情况。霍金是个典型例子,他21岁身体萎缩,但他持续研究宇宙论,取得了非凡的科学成就。

      适应原则,是不断制定或调整目标,以适应自己的发展。我们会制定各种目标,达成目标后会订出另一个目标,如果遇到挫折或失败,就会调低自己的目标。

    3.习惯原则。一种新的满足会使人更快乐,物质的满足也是如此。心理学家埃德·迪纳博士经过调查得到结论:不管在任何国家,拥有最低收入的人确实可以用钱买到快乐,但人一旦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跻身于中产阶层后,财富及快乐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没那么明显了。富翁比中产阶层快乐,但程度并不明显。这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改善已经变成正常,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且视为理所当然,不会因此而更加快乐和满足。

      习惯原则,是适应了已经形成的日常生活和规则,并视之为常理、常情。为了追求新的快乐,就必须超越现状,提出新的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去享受快乐。

    4.节制原则。塞利格曼认为,愉悦与满足是有区别的。愉悦侧重的是感官和情绪,如饮食、旅游等;满足是全心投入、发挥所长,到达忘我境界的感受,形成“心流”。海特说:“愉悦必须有所节制,否则就无法维持原有效果。”一个下午吃一大筒冰激凌,新买了CD马上连续听个10遍,这种不知节制的行为很快就把我们的胃口破坏殆尽,以后要享受这类愉悦就越来越难了。所以,海特说:“愉悦,应慢慢品尝,多求变化。”

      节制原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限制活动的范围、程度和频率,使活动趋向于科学和健康,以提高生活质量,享受人生快乐。海特说:“不管是食或性,一旦超过一定程度,就会让人觉得恶心。”“愉悦必须有所节制,否则就无法维持原有效果。”

    5.自主原则。人如果拥有自主权,会比被控制下活动拥有更多的快乐。积极心理学家吕波密斯、谢尔登、施卡德以及塞利格曼等提出“快乐方程式”:H+S+V。我们真正感受到的快乐基准线(H),取决于天生遗传的快乐始点(S),加上我们的生活条件(C),再加上我们所从事的自发性活动(V)。所谓的自发性活动,则是人能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则能感受更大的快乐。

      自主原则,人拥有自己的选择权,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海特说:“对人表达善意及感激,可以改变人的心情,其效果比感官享乐活动更为持久。”这种表达是主动、自主地表述。

    6.活动原则。海特说:“活动让我们跟别人连接起来,物质却会加大我们跟别人之间的距离。”要舍得花时间跟家人相处,多参与公众活动。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人开心快乐,快乐的人比不快乐的人享有更多、更好的人际关系。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出现冲突,一定会让人不快乐。

      活动原则,就是正确处理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沟通,这样,就会交换思想,增进情感,提升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遇积极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