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过去和解,积极地面对生活
前言
前三节我们讲了蛤蟆先生接受心理咨询的几个关键步骤,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第一步,承担起“拯救”自我的责任,并学会觉察自己的真实感受;
第二步,回顾童年经历及当时的感受,并找出它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第三步,找到童年时期形成的世界观,借此看清自己的人生坐标。
这里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心理咨询成功与否。如果你能完成这些步骤,一定会对自己产生新的认识。
既然你已经意识到童年对自己的影响,也知道了唯有自己才能改变的自己人生。那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更积极地去生活呢?这里有3个建议,我们一一来讲下。
合理释放你的愤怒
第一个建议,合理释放你的愤怒。每次你遇到糟心事时,愤怒是最为常见的情绪,不是生气别人竟会这样对自己,就是气愤自己总是这样倒霉、无用。
不过,存在即合理,愤怒这一情绪也不例外。它就如同一面能供你窥见自我的镜子,让你看清自己的行为模式。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合理地释放它,别让它积压在心底,消耗自己,也别让它化为愤怒的火焰,烧伤他人。
其实,最好的泄愤方法,是用缓和的方式释放愤怒。不仅能舒缓自己的身心,还不会打扰到身边人,如在家用力捶打抱枕,一个人在KTV放声歌唱,在健身房挥洒汗水。具体的方法还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只要能遵循“释放压力”与“不打扰”两条原则即可。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发泄愤怒的表现,也表示原本依赖父母的你,开始反抗对父母的依赖,渐渐步入独立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向他人“泄愤”的方式也是健康的,我们将其称作“移情”。它是指,在心理咨询时,咨询者容易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医生身上,这也是咨询者被治愈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蛤蟆先生在咨询过程中,同样向心理医生做出过“移情”行为。一次,在心理医生苍鹭的各种询问下,蛤蟆先生突然情绪爆发,用粗鲁的言辞顶撞心理医生。
但医生并没有生气,因为他知道,蛤蟆先生不是在对他发火,而是将心中对父亲的不满,宣泄在他的身上。这是蛤蟆先生勇于表达自我的重要一步,是他从顺从父母,变成反抗父母控制的表现。只有像这样敢于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才不会被情绪肆意操控。
说出你的童年故事
前面我们说,你现在不快乐的根本原因是来自童年时期的经历,那么发泄完情绪后,我们需要回顾往事,寻找曾经发生过的相似事件,时间越早越好。这才是解开当下不如意症状的金钥匙,也就是第二个建议:说出你的童年故事。
这一步骤,不仅让蛤蟆先生找到了自己不开心的根本原因,还让他逐渐获得了一种能力,让他找到现在与过去事件的联系,从而客观地看待当下。
比如,内疚和恐惧的情绪就像蛤蟆先生心里的常客一样,隔段时间就会来蛤蟆先生的心中打扰一段时间,以致于,蛤蟆时常不安地活在这些悲观的情绪中。直到蛤蟆开始回忆童年经历,才明白,这是因为小时候,只要父亲在场,母亲对他的态度就比平时严厉好几倍,那时的他会感到内疚和恐惧。
所以,成年后蛤蟆先生总是感受到相同的情绪,但这并不是目前的生活造成的。明白这一点后,他便能坦然地专注于当下。
在《被忽视的孩子》这本书里,也介绍过一个相似的案例:
身为公司高管的凯瑟琳,拿着丰厚的薪酬,还有一个非常爱她的老公,但她总是感到不幸福。因为童年的一幕始终让她耿耿于怀。
5岁时,她和爸爸在沙滩上玩,妈妈突然跑来,严肃地对她说:“玩够了吧,你爸爸今天难得休息,可不想陪你玩一天沙子。过来,我给你读书。”
于是,爸爸站起来,拍掉腿上的沙子,离开了。而凯瑟琳虽然心里很想和爸爸继续玩下去,但一想到妈妈的话,就觉得自己的想法很自私,所以她选择压抑自己“想和爸爸一起玩耍”的需求。
在往后的日子里,类似的事情屡屡发生,凯瑟琳逐渐养成隐藏自己真实需求的习惯。而这正是导致她生活不幸福的原因。
在外人看来,她有好工作、好伴侣,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内心真正的需求很少被满足,因为她习惯将它们埋藏在心底,不告诉任何人。
如果凯瑟琳意识到,自己的不幸福是小时候的这段经历在作怪,那她就不会再对自己的需求感到自责。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蛤蟆先生和凯瑟琳一样,从童年经历中,探索出自己不快乐的真正原因。你会发现,引发你不快乐的事件大同小异,只不过都是在刺激你回想起童年时最初的糟糕感受。
以成人自我状态,面对当下
前面我们提到,自己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往往是因为我们正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那么,当我们不再抑郁,活得开心快乐,又会处在什么状态?
答案是,成人自我状态。我们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活得真实,换句话说,就是能够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也是让我们能够积极地生活的第三个建议。
处在成人自我状态下,你不再容易被父母的声音所驱使、被童年的情绪所困扰、被常用的行为模式所控制,而是基于事实,充分思考,用更为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动,来面对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
举个例子,小新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白领,她整日忙碌于工作,却总被父母催着生孩子。她觉得,自己还年轻,要为事业拼搏,但父母认为,她应该趁着年纪不大,早点生孩子,多生几个,工作的事可以暂时放一放。
对于父母不理解自己的行为,小新感到很气愤。但她没有将精力过多地耗费在和父母的争吵中,而是选择去健身房,先将心中的怒火用运动的方式排解出来。
没有人喜欢听与自己的想法相悖的话语,但总有方法,能让意见对立的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聊一聊。
小新主动反思,这场矛盾爆发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静下心来,和父母交流内心真实的想法。
几天后,在父母都处于较为冷静、平和的状态下,小新告诉他们,她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也用心考虑过他们的建议,但她也有自己对未来的职业与家庭的规划。
一场原本可能会爆发的家庭矛盾就此被小新的理智举措所化解。小新之所以没有选择与父母冷战,是因为她不愿回到儿童自我状态。小时候,每次和父母吵架,她都会用冷战的方式,让事情不了了之。那种始终无法获得父母理解的滋味,让小容心里着实不太好受。
同样,小新也不愿意让自己处于父母自我状态,变得和父母一样强势,无视父母的催促,不顾及他们的感受,逃避自己与父母耐心沟通的责任。
其实,能像小新这样,让自己告别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处于成人自我状态,并不容易。因为没有人能推着你进入成人状态,即便是心理咨询师,他们也只能在一旁鼓励你、为你加油打气,帮助你主动迈入成人自我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圈,心中也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但这就是成长要经历的变化,就像毛毛虫只有经历艰难的破茧成蝶,才能自由自在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总结
好了,到这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就讲完了,希望你能运用书里的心理学知识,给自己来一场内心探索与心理疗愈之旅。
最后,给你留一个思考题:关于如何释放自己的愤怒情绪,你有什么独家方法吗?欢迎写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
我们下一本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