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同课异构(二)

同课异构展示的另一位老师是来自北京丰台区的刘超男老师,一看到她一头的长发,很瘦很高。很干练。听主持人介绍这是她工作的第四年。不得不说,不能不被这样的老师所吸引。一定是一位真正爱教育,并且一直在学习奋进中的一位青年女性。很是期待这样一位年轻的,四年工作经验的她能够带来怎样的精彩。

刘超男老师选择了直接了当,直奔主题的方式,先写板书。再告诉孩子们这节课学习《精卫填海》,孩子们齐读课题。并让孩子么自己来联想,通过《精卫填海》想到了哪些文章?

孩子们有想到守株待兔、司马光砸缸的。老师问为什么会想到这些文章呢?孩子们说都是文言文。如果把这些文言文放在一起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孩子们说了一些,比如都有图画、有注释,都很简短等等。还有的孩子想到了神话故事。都想到了哪些神话故事呢?孩子们各自发言说出了自己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那么可以看出来这篇《精卫填海》不仅仅是小古文,而且还是一篇神话故事。正是在这种简单的交谈中,孩子们已经把这篇文章的特点总结了出来,相比较老师直接告诉孩子们,效果会更加好。

做了这些铺垫以后,老师问孩子们知道了,哪些方法可以去了解文言文的意思。孩子们回答说有插图和注释的方法,在这一点上和刘庆老师一样,他们也是提问,让孩子们去回想学习文言文理解意思的方法,另外也是在此基础上了解孩子们的程度,如果孩子们已经掌握了那么接下来的学习将会变得更加顺畅,如果孩子没有这个基础,相信两位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介绍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孩子们有了一些基础。刘老师还是给了孩子们两条自学提示。一是根据拼音,都准字音。二是结合注释、上下文、插图,读懂内容。在孩子们朗读过自学提示之后,便开始了自己读再去理解课文的内容。一定时间之后,刘老师,让学生代表来检视关键字“曰”,首先是这个字的读音,其次是要把曰字和日字做区分。如何做出的区分,刘老师,还是由孩子们自己先来回答,孩子们说可以根据自行,因为他们长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在孩子们回答完毕之后,刘老师,将曰子和日志的象形字给孩子们进行了一个展示在相声文字中,孩子们都可以非常显而易见的看出,约瑟和日子的区别,并加深了两个字的印象。

接下来刘老师让孩子们来自己展示读课文,并在展示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问题,比如说停顿,因此将小短文停顿的点告诉了孩子们之后,再让孩子们重新来读课文。

下一步是刘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发现在现代和古代意思不同的词语。孩子们的火眼金睛瞬间都擦亮了,他们找到了“少女”一词。现代汉语中上,你指的是年轻的女子,可是在这篇课文中,他指的是小女儿,接下来刘老师问那么短文中还有谁同样是少女呢?他还有什么名字呢,孩子们都发现了,他还要女娃和精卫两个名字。就是这一条线。让孩子们去思考这三个名字在文中的顺序是否可以改变,孩子们都发现是不可以的,因为他是有一个时间的先后在其中,并且如果换了,以后就都不通顺都不懂了,这是这一条线整一个顺序存在,所以呢?刘老师,借这个契机,让孩子们通过这三个关键词来引导自己把故事讲给同桌听。

接下来再找学生代表讲给大家听在讲故事以后刘老师问你们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孩子们开始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有的学生说可以因为她永不放弃的精神。有的学生说,她能填平因为等她老了,还有她的孩子帮她填。还有的孩子说,不能填平,因为海那么大,就算她老了也不一定填的满。

孩子们的回答可真是精彩。

刘老师,看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能填平有能不能填平的,可是到底能不能我们不能只看猜测还是要去文中找依据。

这时候孩子们就找到了“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孩子们从“常”字推测可以填平。刘老师通过将阅读和理解融合起来让孩子们对精卫填海的艰辛进行理解和体会。通过一个“常”字字意的解释和西山到东海的距离,来感受。最后通过融入想象读。再引导孩子站在大海和精卫鸟的角色上来想象他们的对话,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阅读之后积累的语文素养。说得都非常精彩。

一节课结束,能够看到刘超男老师的思维比我们要更加活跃,站位更长远,而不是向我们一般,为了一篇课文而学习一篇课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卫填海同课异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