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是让他掉进这3个职场大坑


4785,还有整有零的,小梁把手机摔到桌上,以表示自己的不屑。

早就听说过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但没想到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骨感到这个程度。

小梁对自己的能力是自信的,毕业于211,在学校一直担任学生干部,成绩虽然一般,但口才不错,办事儿脑子也活,没费太大的力气,就在IT公司找到了这份工作,况且,当时很多同学还在家里蹲着呢。

待遇不高让小梁对工作提不起兴趣,虽然经理给他安排了许多工作,也愿意手把手教他,但他就是进入不了状态。

在同学聚会上,他抱怨道:“人配衣裳马配鞍,这破公司,配不上我的身价!”

记得有一次,经理派他去机场接一批客户,小梁心里嘀咕:“又是不费脑子的事儿,派个司机去不就行了?来来回回耽误我3个多少小时呢!”

心里的抱怨,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拖延。

小梁到出发前一个小时,才想起来和租车公司联系,但那时正值旅游旺季,商务车早就订完了,再加上机场高速堵车,客户在机场等了2个小时,等小梁赶到时,客户早已经分批打车走了。

从那时起,经理就开始对小梁产生了不满。工作心不在焉,小事儿不屑做,大事儿不会做,频频出现低级错误,两个人之间也渐渐达成一种默契,那就是:我不用你,你也别找我。

几个月后,工位里已经找不到小梁了,他经常蹲在楼梯间里抽烟打游戏。有时候,他会碰见前辈王姐抱着文件夹在楼梯上气喘吁吁地跑上跑下,他好奇:王姐为什么这么忙?整天面对这么琐碎的工作,她不烦吗?

王姐的一天,是从打开电脑开始的,这个动作就像一个触发扳机,一下把她切换到亢奋状态。

作为办公室秘书,她的桌子就像高三学生一样堆满的材料,一定是经过了多年的修炼,领导一要什么材料,她总能快速找到。

活干得漂亮,自然受到赏识,领导总是笑称,“要是没有了王姐,我生活都不能自理啦!”

但是她太累了,公司大大小小的会议、文件,都要过她的手,领导才放心,她也向领导争取过,说自己想换个部门,但是,IT公司其他岗位太过专业,王姐根本基础,又没时间学习想转型?自己都没办法说服自己。

事情的转机是上半年的招聘,领导说:“小王,你那儿确实压力太大了,今年招聘我们专门招了一个211毕业的男孩儿,口齿伶俐,看着也机灵,你带带他,很快就上手了。”

最终,那个叫小梁的男孩儿,确实让王姐的心有一点儿小凉。

终于,王姐因为疲于应付,在一次会议室的协调上出了错,被领导严厉训斥,她躲在茶水间委屈地哭了起来,她真的受够了,但又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

商场部的阿建正好经过,沏了一杯红茶过来安慰道:“没事儿王姐,你忙大家都看在眼里,一会儿主动去给领导说两句好话就行,在咱们公司,关系好了,事儿就好办!”

王姐打量着精干的阿建,心里感叹道:“是啊,如果我也能想他一样擅长交际就好了,自己轻松,领导也喜欢…”

公司援外项目的公示名单出来了,作为领导身边的红人,阿建的上榜大家一点儿都不意外。只是,并不都是正面的评价。

阿建生长在一个生意世家,他从小就看着自己的父亲,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打遍天下,爱他的记忆里,父亲的晚饭,都是在“局”里度过的。

可能是天赋使然,阿建在公司领导那里也是能说会道,看似上班时间不忙,其实在八小时之外,他忙得很。阿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部门经理,他告诉下属:“做业务是一方面,关键是要会总结!总结的出彩了,我们的工作就能在领导那儿受到十倍的认可!”

按照公司现在的评价体系,阿建的部门每年考核总能名列前茅,这让他对自己的“战术”更加自信。

一周前,公司内部开展了一次援外项目负责人竞聘活动,由于待遇翻倍,回来还能晋升,公司里的人蠢蠢欲动。阿建的竞聘思路和那些理工男相比,可以说是剑走偏锋,“到那边儿,第一件事当然是建立人脉关系!没有人,再多、再好的项目也落不了地!”于是,他成功了。

上任前,上一任援外项目负责人前来和阿建交接工作,同时带来了一大摞英文项目书,阿建非常自信的把自己的工作打算告诉前辈,但是收到的,只有一句冷冷的嘲讽:“那儿都是外国人,你要是觉得可行,可以试试”。

看着眼前这一摞英文基础材料,阿建觉得自己武功尽费,说实话,他有点儿蒙圈。

阿建来到楼梯间,看见正在搓游戏的小梁,“喂,有烟没,借一根。”

每年毕业季的到来,都意味着又有一批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即将走上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岗位。

这些看似从同一起跑线出发的“菜鸟”,在今后的几年里,将会活出巨大的差别。

职场里,有太多的小梁们、王姐们、阿建们的前车之鉴,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读懂他们的教训,或许能够给自己的出发,打下一个更坚实的基础。

一、把待遇看成价值

年轻人的第一份工资多少重要吗?重要,但是没有成长重要。

经常听到很多人抱怨:“就给那点儿钱,还能指望我干多少活儿啊?”在这句话的庇护下,很多人用拒绝工作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不满和壮志未酬。

但事实上,这种等价交换背后,人们也放弃了让自己增值的可能性。

像小梁一样,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可能都是琐碎的、体力的、无趣的,但从这些简单的事情里面,你可以学会忍耐、学会细致、学会创新、换位思考和提高效率。

台湾的“经营之神”王永庆年轻时经营米店,为了和同行竞争,他定期到客户家里“巡视米缸”,把客户家剩余的米量按户记在本子上,估摸着哪家快吃完了,他就上门,把剩下的米倒出来,再添上新米,然后再把原来剩下的米铺在最上面,就这么一件小事,他把自己的米店做到的当地第一。

干什么事都需要外在的确认,那是学校的玩儿法,社会上的身价,是自己打出来的。

保存图片可分享

二、把自己忙成工具

首先要明确一个误区,忙不等于充实。

在职场中,惯性地忙碌和懒惰一样,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你干的不错的时候。领导喜欢用听话的员工,这也是惯性,因为短期的利润是比年轻人的成长见效更快的事情,智慧的领导才懂得从长计议,所以把希望寄托于上级培养,有时候可遇不可求。

王姐处在典型的职业发展倦怠期,她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待的太久,把自己变成了没有独立思考的工具,忙的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转型、升级的空间也被压缩殆尽。

君子不器。

人不是公司的零件,职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毕业生们入职前,一定要通过价值观排序的方法对自己的核心目标进行梳理,不论自己在工作中怎么忙,都要有意识地往自己的终极目标靠拢,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这才是工作应该有的模样。

切记,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三、把捷径奉为信条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规则在起作用,一种是社会法则,一种是自然法则。

社会法则是人们自己建立的行事标准,比如偶尔通过找关系能办成那么一两件事,它是短期的、难以控制的。

自然法则是大自然运行的规则,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它是长期的、稳定的。

职场中也是一样,阿建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确实靠人际关系获得了一些好处,但从长期看,真本事才是吃饭的本钱,这就是商业的自然法则。

高晓松

说:一首歌好听,是千百万观众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经理或者制作人递的那张条子。

年轻人可以学会灵活,但最好不要相信捷径,因为这东西就像毒品,是不是不管用,而是痛快了一次,就再也不相信“傻傻的”努力了。

毕业生即将以崭新的面貌进入社会,也一定会听到方方面面的经验和教训。很多人对这样的道理嗤之以鼻,就像韩寒说的:“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但事情的真相往往是,当我们没有过好这一生,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也确实没有好好听道理的话。

就像王石说的:道理都是经过几千年验证的,你以为你是个例外,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对于一个应届生来说,听得进去道理,观察别人的脚印,走好自己的路,依然是成长最快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是让他掉进这3个职场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