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设计学习,再思考技术

图片发自App


      信息技术具有视听合一的功能,能够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营造入情入境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形成各种感官刺激,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获取知识,促使其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和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为课堂教学增添无限的生机与动力。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正如唐校长语重心长的提醒:“我们的原则是要先忘记技术,设计好教学后再看哪些环节用上哪些技术更好。如果哪些环节用技术会让学生学习更清楚那就用,如果用和不用效果都一样,那就不要使用。”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每位老师都一定不陌生。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有意义地理解知识。然而,说实话,在现实的教学当中,不可避免的有的老师还是陷入了这个“为’秀’信息技术”而去“设计学习”这样的一个怪圈。无形中剥夺了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抓不住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被信息技术秀出来的非本质问题“拽得满堂跑”的现象却比比皆是。

      那么,怎么做呢?通过唐校长醍醐灌顶的分享并结合我自身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希沃白板5的使用、利用平板电脑交互式教学的经验,我认为信息技术在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时要注意:再利用信息技术,也不能让“技术味”冲淡了应有的“数学味”。


图片发自App


    坚持引领学生在信息技支持下体验“数学味”。尽管我们老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呈现某个结论,但是如果这个结论不能够让孩子跟他原有的知识经验有机的融合的话,那这个结论其实就像汪洋中的一个孤岛,将难以寻找,难以辨认,必将造成无法建构的新知识。如果老师迫使学生去记住它时,那孩子们没有办法,他只有“死记硬背”,并恶性循环下去。因此,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去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去理解。当然,还要坚持在教学中创设以学生体验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应用,让学生们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亲身参与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概念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图片发自App


      正如唐校长所言:互联网时代引发人们生活、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就需要我们赋予学生、教师、教学、课程等教育核心元素新的内涵。



      作为一线教师,任重而道远。只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立足生于活实践,合理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资源有效整合,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人文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只有深入到教育的深处,才能做到将信息技术与学习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其动手实践的技能与能力,才会促使其真正爱上数学学习。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才会为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增添画龙点睛之笔。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设计学习,再思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