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的焦虑,助长了创造力;洞察,让我们发现不确定时代的确定性

虽然目前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这场疫情对每个人和企业产生的影响,还在持续着。

一方面,还没有失业的人,收入大打折扣,我最惨的一个朋友,工资直接打五折。

另一方面,朋友圈里多了一些失业的人,大家纷纷都在吐槽:BOSS直拒,前程堪忧、失联招聘、58不成。也多了一些开始副业创业的人,做微商,卖水果,卖面膜,卖化妆品。

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确定:在2020年,将会有更多的人,开启副业。

然而,我们究竟该如何开启自己的副业呢?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副业渠道?是做自媒体,还是做微商?做自媒体写什么?做微商卖什么?

没错,想要在2020年开启副业,有尊严的活下去,就必须要先知道自己应该开启什么副业。

正确的方向,远比上路更重要。

在《创新化生存》这本书里,王可越教授提到想要实现创新化生存,将必须要经历六个阶段,他们分别是:反思(学会提出好问题)、感受(获取“真听、真看、真感受”的能力)、洞察(通过改变原点的方式改变创意)、创意(鼓励“分享失败的可能性”,暴露自己的缺点)、行动(边做边感知,在多次尝试和失败中找到感觉)、创变(用创造未来的方式预测未来)。

针对目前大家开创副业刚需的状态,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是洞察——即以改变原点的方式,去找到自己的副业领域。

如何洞察市场,得知用户真正的需求?阅读完王可越教授的《创新化生存》,我认为,在洞察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点:弄清楚洞察的真正含义、找到情境中的需求以及理解人性的矛盾之处。

1、洞察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选择副业,就是选择大家需要的啊。然而,每个人在社交媒体中呈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自己。依靠大数据,也是不可靠的。

在《创新化生存》这本书里,王可越教授认为:“大数据”为用户的群体行为“画像”,却无法洞悉用户内心的真实。一组数据,就像化了妆的面孔。

不真实的大数据,并不能成为我们开启副业的依据之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洞察人们真正的需求。

在弄明白什么是洞察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犯以下三个错误:

1、将“大数据”当做洞察。数据,未必是真实的。人们都说自己喜欢看书,事实却是去年买的书今年还没看三页;人们说自己喜欢旅游,但一到周末,就摊在家里……而且,大数据说的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并不难排除小部分。你不能因为999个人都说自己喜欢看网络小说,就忽略那个喜欢看经典名著的人。

2、将观察当做洞察。比如,保健品的购买者,都是老人,就说老人的钱好骗、好赚。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老人下意识的为推销员的“陪伴”买单?

3、将需求当做洞察。如果不进一步,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肤浅的。我们听过了太多的“我想……”“我要……”, 就以为我们看到的就是真实的。比如,女孩子说,“我想点外卖”,就认为她就是不想做饭,实际上,可能是因为外卖的厨艺更高,更好吃。或者自己想节约时间。

那么,洞察到底是什么呢?王可越教授在《创新化生存》这本书里认为,真正的洞察,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未被察觉的基本事实、对人性的准确把握、建立新联系,打开新视野。

1、洞察是未被察觉的基本事实。日本奥美马克·布莱尔说:“洞察其实是一些些你已见过的东西,但你会突然第一次发现它如此重要”。作为一个洞察者,我们要知道,用户的“自然行为”包含着使用中的习惯和情感,设计必须研究在具体情境中人的自然行为。

2、洞察是对人性的准确把握。女性真的喜欢粉色吗?未必。为什么有的人晚上吃方便面要加入一些

3、洞察是建立新联系,打开新视野。为什么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一只两三百的口红,销量会上涨?其实,这就是视角的转换。

其实,说白了,洞察就是明白用户心中到底想的是什么,如果只是“走过场”, 就会发现自己开启了副业之后,根本没有人来买自己的东西,或者看自己写的内容、拍的视频。

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要满足于表面化的解释,而是要找到更深入、确切的切入点、

2、找到情境中的需求

一瓶水,可以卖几块钱?

在正常的商店里,可以卖2块钱,在普通酒店里,可以卖5块钱,在高级饭店里,可以卖几十块甚至上百块。

同样是一瓶水,价格为什么这么贵?这是因为,人们会下意识地为情境买单。

而情境,又分为看得见的情境和看不见的情境。

比如,在我大一的时候,路过操场,看到一群说着相同口音的话的人,在玩游戏。一个男孩子突然掏出一朵花,,单膝下跪在另一个女孩子的面前。我看到女孩子有一丝丝的犹豫,但是在周围人的起哄声中,接过了花,男孩子站起来,拥抱了她。

我不知道她犹豫,是因为不喜欢这个男孩子,还是因为想到中秋节一个人身在异地的痛苦。但毫无疑问,在男方向女方求爱的时候,氛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这是看得见的场景,由空间、视觉、听觉、规则、人等因素组成。比如,在图书馆,我们会下意识的保持安静;在沙滩,我们就会穿上好看的比基尼服装;在KTV,我们会大声唱歌……

而看不见的情境,就更多了。比如头条现在比较流行的微头条带货,通过寥寥数百字,就勾起了你购买的欲望。作者们用他们的手,写出了一个唯美的故事,或者向大家陈述了一道美食。

类似的,还有豆瓣、天涯、微博、知乎、网易云音乐等,都是看不见的情境。

与看得见的情境一样,这些看不见的情境,也有不同的功能。比如在微信,朋友圈都是熟人,我们就不能诉说自己的心事;而在微博,我们就可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评论;在豆瓣,我们则会结交爱看书、看电影的小伙伴……

在不同的情境中,我们有不同的需求。就像可口可乐的典型情境是回家过年,脑白金的情境是送爸妈礼物,网易云音乐出现了大量的情感回忆与感情诉说一样,在不同的情境中,我们有不同的需求(弱弱的说一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手机APP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只有理解了情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人的需求。

从情境中出发,找到属于自己的副业,需要做的就是理解情境、创造情境、还有制造情境的冲突。以创造情境来说,我身边做得好的微商朋友,每一次翻看他们的朋友圈,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也有了下单的冲动。

3、理解人性的矛盾之处

罗曼·罗兰曾经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什么是生活的真相?生活的真相就是,你看到的、听到的、知道的,未必是真实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大家都说自己希望自己的手机,可以多用几年。但是可以拿来砸核桃的诺基亚,却倒闭了,轻轻一摔就可能会碎屏的苹果、三星等品牌活了下来。

在朋友圈也是如此,我们向别人展示的,都是自己想呈现给别人的一面。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子,表面上嘻嘻哈哈,背地里却在看心理医生。

现实中尚且如此,网络上的大数据,又有什么真实性?

在微博上,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投票,每次看到那些投票结果,我都会想:真的是这样吗?于是,我去咨询身边的朋友,发现大家的投票结果,都和网上的不一样。

之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的时候,曾经有人编过一个小笑话:四海八荒选美,白浅当了一次第一,剩下的,都是白凤九当选。为什么呢?因为夜华只当过一次评委。

盲目相信网上的大数据,只会造成自己的失误。

在减肥期,很多人都倡导少吃多餐。可实际情况却是:因为秉承着少吃多餐的理念,反而比一天按时吃三餐,摄入了更多的食物。

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夏天女孩子们都穿得比较凉快,但如果一个男性在街上盯着一个衣着清凉的女孩子看,就会被认为是“色狼”。

人也是一样的。

比如,在出门前,你想吃火锅,但是到了商场了,你突然就想吃日料了。

世界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当中。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一定要随机应变,才能找到这个世界的确定性。

生活已经这么难了,在寻找副业这件事上,就不要随意开启副业,而是真正的洞察了市场之后,再决定自己要做什么。

在《创新化生存》这本书中的内容里,我比较在意的就是洞察这一模块,重点是弄清楚什么是洞察、找到情境中的需求以及理解人性的矛盾之处。

在这新的一年里,副业成刚需,却也可能成为一个坑,如果不能在事先洞察市场的真正需求,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当然,除了洞察之外,王可越教授在《创新化生存》这本书里,也提到了别的几个关键点:反思(学会提出好问题)、感受(获取“真听、真看、真感受”的能力)、创意(鼓励“分享失败的可能性”,暴露自己的缺点)、行动(边做边感知,在多次尝试和失败中找到感觉)、创变(用创造未来的方式预测未来)。

在这几个点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行动——毕竟,如果不行动,你所有的反思、感受、洞察、创意,都不能被付诸实践,当然也就不能改变自己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将会继续分享这本书中的其他内容,希望对你们有用。关注我@邱小美是Kelly,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安的焦虑,助长了创造力;洞察,让我们发现不确定时代的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