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认识之前的我 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24年前的九月,北方的清晨已是秋意浓浓。

路旁黄色的树叶随着秋风卷起,四下飘去。

去上班的路上,不经意听到广播里一条新闻: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寓所去世,享年75岁。死后一个星期才被发现。“好凄凉,身边一个人都没有。”。

一代传奇女作家如烟花般寂寞,就此落幕,归于静寂。留下世人唏嘘。


图片发自App

在翻开张爱玲《小团圆》的那一刻,24年前那个秋意清冷的早晨缓缓苏醒,对张爱玲的喜爱,让记忆不曾老去。

不知为什么耳边竟响起氤氲不明惆怅温婉、悲伤痴缠的《花样年华》:

渴望一个笑容 期待一阵春风 你就刚刚好经过 突然眼神交错 目光炽热闪烁 狂乱越难掌握

我像是着了魔 你欣然承受 别奢望闪躲 怕是谁的背影叫人难受 ……



图片发自App

《小团圆》作为张爱玲的遗世之作,张爱玲生前多次更改其稿,至死都没有发表于世。直至2009年由其遗产的执行人宋以朗授权出版。

张爱玲说:“这是一个热情的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百转千回,完全幻灭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有人曾说过:“张爱玲和她笔下的作品恰好站在世界的两端:她自己是挥不去的寂寥和悲凉,而她笔下则是凡俗世界的喧哗和琐碎。”

张爱玲,是一个用文字铸就传奇的女子。

《小团圆》中九莉和邵之雍痴缠的爱情,曾经的死生契阔,成了落花流水,他终是没给她现世安稳。

张爱玲用近乎冷静、残酷、苍凉的笔触好像写着别人的故事。那种心里的“寒意”变成了文字,有说不出彻骨的“冷”。

其实《小团圆》不仅是爱情故事,也是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它串联了张爱玲一生的辛酸往事。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虐恋对张爱玲一生的影响自不必说,但童年缺失母爱和亲情确是张爱玲终身的痛。

书中九莉母亲蕊秋是一个新潮的女性,在九莉四岁时就离开她远渡重洋,父亲盛乃德重组家庭,九莉生活在缺少爱和陪伴的家庭。导致她一生都没有安全感。

九莉和蕊秋的母女关系就是张爱玲和母亲黄逸梵的关系。她们的关系一直疏离和小心翼翼。

因为少陪伴所以疏离;因为太在乎,所以小心翼翼。有时张爱玲甚至会刻意讨好母亲。

张爱玲就这样远远地望着母亲,就像隔岸看一处风景。她优雅、高贵、美丽,却无法去靠近、去依赖、去撒娇,她们中间好似隔着一条冰冷的河。可望而不可及。

一次母亲在家请客,客厅少一张椅子,九莉到房间看没椅子,全搬出去了,唯一可能是一张小沙发椅,于是她搬出去,可是要经过一套蕊秋定做的小地毯,起皱,皱了就会拖到打碎东西,好容易拱到客厅的门,精疲力尽,忽见蕊秋惊异得不能相信的脸

“你这是干什么?猪!”

项八小姐南西夫妇与毕先生都在。九莉只好像他们一样装不听见,仍旧略带着点微笑,再把沙发椅往回推。

渴望关注、赞许,得到母亲无端的责备和羞辱。

每次九莉分辩,蕊秋便生气说:“你反正总有理!”“没有个理由我为什么这样做?”她想,但是从此不开口了。

从此“不开口”,意味着她和母亲之间那条看不见的河慢慢在冰冻。

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母亲的影子,对孩子期望过大、过高,不免口出像小刀似的酸言冷语,孩子无助、自责、敏感,越是讨好越是无所适从。心中本来就没有多少的自信,摧毁地只剩断壁残垣。

图片发自App

母亲节九莉给蕊秋买了一束花,可是花太沉重,蒂子断了,用根铁丝支撑着。

九莉“嗳呀”了一声,耳朵里轰然一声巨响,魂飞魄散,知道又要听两车话:“你有些笨的地方都不知道哪里来的,连你二叔都还不是这样。”“照你这样还想去在社会上做人?”她想起那西崽脸上谄媚的笑容,心里羞愧到极点。

九莉惶恐、不安,做任何事都得不到蕊秋的认可。

蕊秋是张爱玲的影子,也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中小朋友的映射。生活在母亲咄咄逼人的唠叨中,自卑、胆怯而退缩,内心极度不安全。许多小朋友被母亲无情的言语碾压,心底留下深深的无形疤痕,花费一生去修复。


图片发自App

那年,九莉向学校申请了奖学金,但没有拿到,她的老师安竹斯先生知道她的情况后,便资助了她八百港币。九莉收到资助的邮包,兴高采烈地拿去给母亲看。

看着这邮包像一条洗衣服的黄肥皂,九莉想着存在银行里都有点舍不得,再提出来也是别的钞票了,这是世界上最值钱的钱。

她飘飘然地坐公共汽车来到了浅水湾,先告诉了蕊秋,再把信和一邮包钱给蕊秋看。

然而,第二天,当九莉再次来到浅水湾时,听到蕊秋的友人对她说:“听说你昨天输了800块。”蕊秋拦住友人不让她说下去,随后又岔开了话题。

这800块钱,于九莉来说,不仅是她下学期的学费,也是老师对她价值认可的证明,更是她未来人生的希望,可是母亲却这样轻而易举地输掉了。

在那之后,她便与母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那条横在她与母亲之间看不见的河流不是一天形成的,她用心地想涉过去,再一次被打回上岸。她听到了河流冰冻时“咔嚓、咔嚓”的声音。

试想在成长的路上,如果孩子在得到荣誉和成绩时,极想把喜悦分享给她最在乎的亲人,而亲人无视且很冷漠,孩子被认可的情感无法得到满足,幼小的心灵黑洞该用多少爱可以填满。也许这心灵黑洞持续到成年,伴随终生。


图片发自App

蕊秋难得单独带九莉上街……那年九莉九岁。

站在街边等着过马路。蕊秋正说:“跟着我走;要当心,两头都看了没车子——”忽然来了个空隙,正要走,又踌躇了一下,仿佛觉得有牵着她手的必要,一咬牙,方才抓住她的手,抓的太紧了点,九莉没想到她的手指这么瘦,像一把细竹管横七竖八夹在自己手上,心里也很乱。……一到人行道人上蕊秋立刻放了手。九莉感到她那一刹那的内心的挣扎,很震动。

这是她这次回来唯一的一次形体上的接触。虽然她也有点恶心。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怕碰那手手上手指,横七竖八一把细竹管子。

张爱玲细致敏感地捕捉到和母亲接触的细微感受。她们之间熟悉而陌生、亲密而疏离、渴望而厌恶。所有的言语说出都是伤害,所有亲密举动做出都是疏离。生疏竟像“横七竖八一把细竹管子”,张爱玲细腻复杂冰冷刺骨的情感仿佛电击一般直触心房。禁不住心头一紧。

多少母女越接近越伤害,亲密反而更像做作。因为她们从未亲密过。缺失童年母女间肌肤相亲的阶段,一切身体上过分亲密反而变成了“恶心”。童年肌肤的唤醒,来自母亲的拥抱和亲吻。难怪普鲁斯特在自传体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让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睡前收到妈妈的晚安吻。”这个晚安吻温暖了他一生的回忆。



图片发自App

她们母女在一起的时候几乎永远是在理行李,因为是环球旅行家,当然总是整装待发的时候多。九莉从四岁起站在旁边看,大了帮着递递拿拿,她母亲传授给她唯一一项本领也就是理箱子。

九莉的童年缺失了母亲的陪伴,缺了爱的呵护。而母亲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九莉,她不时拿她做对比。在张爱玲与胡兰成的虐恋中何尝没有母亲的影子。母亲一次次地远行,感觉就是一次次地抛弃。感情无所依托。

在香港上学遇到轰炸时“差点炸死了,都没人告诉,她若有所失……”


图片发自App

母亲给九莉留了一幅翡翠耳环,九莉最终拿去卖掉了它。其实那时候并不等钱用,但是那副耳环总使她想起母亲他弟弟,觉得难受。

九莉想截掉和母亲的关系。

成人的九莉当取出二两金子,低声笑到:“那时候二婶为我花了,那么些钱,我一直心里过意不去,这是我还二婶的。”“我不要,”蕊秋坚决地说。……在沉默中,蕊秋只低头坐着拭泪……

这并不是感恩母亲,这更像是一种“两清”的方式,更像是陌生人的客套。

还钱似一场“蓄谋已久”的举动,不能不说张爱玲有一丝复仇的意味。在她把金条递给母亲之后,她已经准备和母亲老死不相往来了。蕊秋没想到有一天,她的过往都像电影倒带一样让她负疚,她觉得不拿她的钱是保留一份感情在这里。也不曾想女儿如此决绝。

张爱玲的文字凄厉,冷峻、不寒而栗。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她回报你的方式,让你震颤之余,发现原来今天的结果不是没有缘故的。


图片发自App

时间一分一秒在过去。从前的事凝成了化石,把她们冻结在里面。九莉觉得那灰白大石头的筋脉,闻得见它粉笔灰的气息。

所有的记忆挥之不去,该用怎样爱的力量让过去不留痕迹。不复存在不代表从未发生。

还了钱,就断了所有的过往了吗?

接着她写道:时间是站在她这边的。胜之不武。

“反正你自己将来也没有好下场,”她对自己说。

张爱玲描写自己对母亲的情感冷静到阴冷。对自己亦是如此。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借曼祯之口说:“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九莉母亲临终在欧洲写信来说:“现在就只想再见你一面。”她没去。


图片发自App


据说晚年的张爱玲常常面壁自语,有好奇的邻居走近去,起初以为她在念佛,可是细听又不是。邻居禁不住问她,张爱玲回过头来,有点自嘲地说:“对不起,慢待您了,真有点不好意思,请您理解,我在与我的妈咪说话,来日,我一定会去找她赔罪,请她为我留一条门缝。我现在唯一想说话的人,就是妈咪。”

对上面这一段对晚年张爱玲的传闻,多少心存疑惑,总认为是后人臆想杜撰出来的。因为晚年的张爱玲深居简出,只要被发现住处,随时搬离。远离人群。就是心里有这样温情的话语,按她的个性表达出来应是淡淡、冷冷的。

最无情的爱玲,其实最有情。只是被最在乎的人伤害过,就再也没勇气敞开心扉。

终于,她活成了母亲的模样。终老客死异国。

孤独终老,没用“孤独”二字,是不认可她是我们世俗上说的“孤独”,这种被动过清贫的生活是张爱玲主动的选择。24年后的今天不再觉得她死后“好凄凉,身边一个人都没有。”。


图片发自App

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倒于美国公寓的地板上,穿着她生前最爱的赫红色旗袍,而距离她去世的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一周。

这样的结局,大概是世人眼中的艳绝一时,却难掩无限悲凉,但对于她来说,也许恰恰是她要的:从这个世界消遁,以最孤绝的姿势。

而她生命里最大的洁癖,就是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

法国电影《将来的事》中:伊丽莎白·于佩尔所饰演的哲学教授,也进入世俗意义上孤立无援的境地。一番曲折后,她发出感慨:“当我想到小孩离开了,我的丈夫抛弃我,我的母亲死了,我重新找到自由,完全的自由,我不曾有过这种体验。”


图片发自App

一部《小团圆》也许是张爱玲和母亲和解的最好方式吧!

张爱玲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你如果认识之前的我 ,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部分资料来自百度)

                                    写于2019年4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如果认识之前的我 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