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的功夫

图片发自App


自从自已当家作主后,每年春节,我都会亲自下厨学习操办一桌年夜饭。年年如此。这桌年夜饭,主要按苏北习俗祭祀所必须的菜品要求来操办,偶尔也心血来潮做一两个记忆中,妈妈曾做过的广西特色菜。

日子一天天变好了,岁数也增长了,女儿也渐渐长大了。对于吃,也不像过去那样有所期待了,开始讲究起营养荤素搭配。市场的繁荣,除了大年初一生意人歇业外,每天都可以买到想要吃的菜品原料。鉴于往年的经验教训,许多买回来的菜,还没来得及吃,就已坏掉了,这样既费钱又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于是我和女儿商量决定,今年只买必须要的菜品,争取不留剩菜。每天炒一两个新鲜菜,过一个节俭的健康新式年。

年夜饭一减再减,还是摆满了一桌。自然一顿是吃不尽的。很难做到丝毫不浪费。好在邻居大妈收集剩饭菜喂猪,这样也就间接地算是没有浪费,心里多少寻到了些许安慰。

今天决定做一个前次在饭馆里吃过的菜:烧鸡公。之前就向别人打听过方法,采购回来了原料和配料,又上网查看了一遍制作流程。只需按步骤一步步向前推进,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了。

最后做出来的成品,味道还是不错的,可跟饭店里的成色一比较,那可就是离题万里了。最主要是汤料买错了,味道和颜色完全走了样。按照实践样本来说,就是一次失败的操作,但如果按照创新理念的尝试性实践,应该算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我和女儿都只好用那句:“失败是成功之母”来给自己寻求失败后失衡心理的安慰。如果事事都做一次就成功的话,那世界级大厨称号的份量无形中就缩水了很多。成功是经过无数次的大胆实践后,总结出的经验。这样,我们也就心平气和地吃着自创的新式“烧鸡公”。味道普通而不入味,只好将就着吃啦,总不能浪费掉了。

好在,我同时做了一个家乡的“广西扣肉”,也是经过改良之后的成果,居然味道不错。汪老曾在他的《人间滋味》中对广西扣肉进行过简单描述:“广西芋头扣肉用大片肥猪肉夹芋泥蒸,都极甜,很好吃,但我最多只能吃两片。”汪老的这一句描述,可以说是不贴切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也只是尝过味道,而制作流程,只有地道的广西人,才会了解得详实。

图片发自App


从我有认知开始,母亲每年都会做这一道“广西扣肉”,这道菜,可以说是广西的一道特色菜,也是一道到年节才可以吃到的大菜。制作过程之精细繁琐,没有一定的耐心,是很难吃到地道而正宗的“广西扣肉”的。不是我吹牛,许多广西的年轻人,不一定就知道其中制作的流程。我在母亲身边二十多年时间,每年都会重温一遍制作方法流程,每年都会听母亲叨念几遍原料配制。等到自己动手尝试,还是在用料方面有所欠缺,仿佛都没有母亲做的地道。或许,那种滋味是属于母亲的味道,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和母亲相媲美了。

制作广西扣肉,要挑选到四至五斤的正宗五花猪肉。何谓“正宗的五花猪肉”?这是有讲究的。正宗的五花猪肉,是猪肋条下那一块肉,那块肉分为五个层次,一层肥肉,一层瘦肉,这样相间隔开来。为啥要用这块肉,母亲解释的是:这块肉,鲜嫩爽口,肥瘦相间相宜,不腻味,切出来的成色像花朵一般,层层包裹。把这四、五斤肉切成四四方方的一斤多重一块,把皮上的毛拔得一干二净,这皮也是关键。洗净肉块之后,放水煮成八分熟。这煮的火候也需掌控到位。过熟皮会软烂,过生皮会僵破,恰到好处是需要功力的。

接下来是捞起煮好的肉块,调配好配汁。配汁中有酒、盐、醋、酱油、和麻油。现在我们可以用牙签,过去家中没有牙签,父亲总是牺牲掉一双筷子,用刀将筷子一端削尖。大肉块经过煮熟,充分吸收了水分,肉皮部分变得晶莹透亮的,拿着竹签对着肉皮穿刺,就像蜜蜂酿蜜时的穴,广西的土语叫“蜂窝”,这样一边穿刺,一边往肉皮上抹配汁,母亲说这叫让肉质充分吸收养料,俗称“进味”,穿刺还要讲究手的力度,要不偏不斜,力度适中,密度均匀。这项工作一般都由父亲来操作。时不时还会引来母亲的嫌弃和指点。父亲总是乐呵呵地打哈哈,说保证等一下油炸的时候见成效。

做好这一切,在大锅里倒下上好的菜籽油,正好可以满过肉块。烧至八成热,顺着锅边,慢慢将肉块推下油锅。带着水分的肉块和热油一接触,顿时像开了花的浪,滋滋翻滚起来,间或还会出现油花飞溅的场面,母亲总把在边上看热闹的我赶开,怕大意油花溅到我。而父亲却像一个拥有经验的百战勇士,一边手擎起锅盖作为挡油牌,一边手用锅铲或筷子去翻动肉块,使肉块受热均匀。有时也会冷不防被油星溅到,属于光荣负伤。不多会,水分被热火蒸发掉,肉块也渐渐由丰硕的体态,逐步缩小,待肉皮炸成金黄色,再四面翻炸,刚才还大块的肉块丧失了部分油质,缩得更小了。大概斤把重的肉块,此刻只余下了七八两。

捞出炸好的肉块,锅中的油不少反而变多了,里面综合和植物油和动物油,母亲往洗好的瓷釭里倒,冷却后,就会结成如果冻样的油块,平时炒菜时掺入,炒出来的菜格外香爽。

扣肉块冷却后,再用温水浸泡半—一小时备用。油炸是减少肉的油腻成分,水泡是起到再次充水盈润丰满。这主料才算制作告一段落。接下来的配菜,更是有所要求。

广西梧州市河浦县的利浦芋头,是制作扣肉时必不可少的配菜之一。每年春节前,都有大量的利浦芋上市。那芋头,个头圆胖,像中年男子发福后的肚子。一个最小的也有近两重,大的四、五斤不等。把表皮削除,就会露出里面的肉质,粉中带白,就像一块白稣饼上点缀着粉点的麻点,把芋头切成块状,像人的手掌那样宽狭。有的人家喜欢放油锅里炸一下,这样和扣肉蒸出来酥中带脆。母亲通常不用油炸,这样就会绵软吸油,原味更甚。

配料中还有一味必不可少的菜:“贵州酸”。广西紧邻贵州省,自然与之有饮食与物资方面的交流和共通之处。而贵州酸,也是他们的一味较出名的特产。原先都是用小坛封存好,现在开始有袋装产品出售。如果没有这味配菜,也可用广西自制的酸菜代替,但仿佛味道就稍逊一筹啦。豆腐乳、和之前的配汁渗合,加糖,调好。把泡开了的肉块切成片状,和芋头块一般大小。醮上配汁,用大碗排列整齐,一块肉,一块芋头,肉皮朝向碗底,最后把贵州配在碗头铺开,把肉块和芋头块盖得严实,就像埋进碗里的宝藏,用酸菜做掩护样。酸菜的味道,在上锅蒸的时候,也会渗透到肉里,使肉块充分吸收配汁精华。

原先用普通锅蒸扣肉要一至两个小时的时间,那股肉香和配汁的混合香味慢慢氲氤在空中,让人垂涎欲滴,巴不得早早开饭,早点尝到一块才舒心。后来用高压锅蒸,速度加快了,肉也烂软得快,就有点失却了劲道的韧度,容易生出腻感。

终于盼到出锅上桌了。别忙哦,这最后一道工序,才是使扣肉成为扣肉的名符其实。拿来一个平底圆盘,盖在蒸碗上,迅速反扣,这样,热气蒸腾的扣肉才以得名哦。肉皮整齐地呈现在食客的眼前,金黄多褶,就像一整块没有切过的肉块,黄白粉相铺相成。让人不忍破坏,极具美感。夹起一块,双层算一块,芋头和肉块算一块。放入口中,满嘴生香,回味无穷。

图片发自App

我今天做的逊色多了,可还是让我很享受。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父母身边,做回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一道菜,就是一味解乡愁的药。拥有这味药,我又找回了幸福的滋味。

父母在,你就永远可以做那个长不大的孩子,根不会浮起。现在,我也在女儿心中留下我的根。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菜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