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请让我感觉到

图片发自App

文/ 绿骏马

星期六,女儿上学,老婆上课,领导临出门吹毛求疵的找了我在孩子学习上的几个小毛病。扎心的疼,正欲抗议,小女子已飘然而去,没给我任何申辩的机会。咱一个大老爷们,能受得了这个气,不行,非得找回来不可。

打开电脑,写一篇声讨檄文,这爆脾气。

(……)此处删去800字,背后说老婆坏话,不是咱的风格。

就这么算了,不能放过这个自我暴光的机会,到要看看胸中这股恶气是什么?

是一种不满的情绪,一堆遇火即爆的炸药,它们在寻找一个出口,一个释放自己的窄门,冲出去,掀翻这个世界。这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活动,一旦实现,夫妻关系会走向危险的边缘。情绪像一团无名地火,在看不见的地方熊熊燃烧。

人类在演化过程中,情绪原本是救命稻草,森林中风吹草动,都可能潜藏着危险。凶猛的野兽,伺机而动,悄悄的靠近手无寸铁的人类。正是同伴的死,演化出人类高度的警觉与敏锐的神经,情绪是进化的产物,是用生命换来的内部预警装置,拜情绪所赐,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住进钢筋水泥盒子里的人类,远离了豺狼虎豹猎杀的危险,却又陷入人与人情感、情绪的争斗与困扰。

我们为知识爆炸而焦虑,为江歌的死而悲伤,为虐童事件而愤怒,为自己受到别人不公的评判而委屈。情绪,曾救我们于水火的应急机制,如今一次次致我们于痛苦的边缘。

我们无法摆脱它,它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无法阻止它,它来势汹汹,锐不可挡。我们能做的,是重新认识它,和它友好的相处。通常,对待情绪有三种常见方式:

第一种,谁怕谁,和你对着干。好斗的武士,不会让亲密关系变得和谐,相反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直到一方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做出双方再也无法挽回的决定。“离就离,谁怕谁。”

第二种,惹不起,躲得远远的。一旦遇到冲突,一方会下意识的逃避冲突。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相当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未来必有一战。“忍你很久了,老子不是好惹的。”

第三种,我是谁,我是你老公。终于明白自己是谁,所以坐下来把这种情绪写下来,让其铺于纸上,自然平复,恢复可以控制的程度。可以学小学生数数,从1数到100,让自己冷静下来,缓解一时愤怒的情绪,远离即将引爆的状态。如果不行,再数到1000(老婆不会认为我有病吧)。

这三种,是经常遇到的处理方式,认知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了情绪产生的机理,提出ABC情感模型:

A是我们经历的事情(事实),B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理解(个人观念),C是我们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看法,产生的情绪反应。

C(情绪)不是直接从A(事实)来的,不是刚刚经历过的事情引发的,而是从B(观念)引出的。我们无法改变A,因为它已经发生,我们可以改变B,而B能够直接影响到C。对我们当前状态影响最大的是C。通过改变B,我们就能改善个人情绪。但我们怎么才能改变B呢?那就要经常反省自己。

当改变了自己的观念或信念,也就改变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随之你的行动也会改变,这些行动积累起来,就开始慢慢改变你的命运。可见,改变情绪的方式,同样也是改变命运的方式,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老婆数落我时,脑海中有个念头一闪而过——她不认可我。我干了能力所及的家务,她当没看见,我给孩子打印老师要求的试卷,她当不存在,我没提醒孩子学习做到劳逸结合,她不依不饶。

你说,她是不是小题大做,她是不是无理取闹,我能不生气嘛,我。毫无疑问,我无限放大了这种情绪,将其绝对化、扩大化、灾难化,虽然它们一闪而过,却能给人致命一击。

佛学讲觉知,即看见。当你情绪发作时,你要学着跳出来,站在自己的对立面看自己,看到自己“正在发怒。”一旦你旁观的看自己,你就已经在改善和协调你的状态和行为。最好的办法是照镜子,当情绪出现时,看看镜子里的自己,你就不会变得极端,你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扑哧一笑。“哥们,至于吗!”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情绪,你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分析,去觉察她的内心。她之所以数落我,为什么?当我冷静的看待她时,我发现,她想让我在乎她的感受,那些刺痛我的言语背后藏着我们中国人不愿说出口的那个字——爱。

亲人需要的是爱,而不是相互的指责与攻击,那些夹枪带棍的背后,想说的是:你还爱我吗?你还在乎我吗?如果爱,请让我感觉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爱,请让我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