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杏坛路 一生追梦人

       第36个教师节刚刚过去,在欢庆声中我静静的思虑过往,不知不觉已经十年光景了,2010年毕业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参加完教育局组织的岗前培训后,我被分到了5A级风景名胜区—青木川,对当时的我来说好像这并没有什么,同时被分到辅仁中学的还有师大高材生:小付,我的校友:秦姑娘、花菊,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午饭过后我们坐上了前往实现人生理想和教育追求的地方,两小时后安乐河桥不通,我们下车转乘面包车,又一小时过去了,玉泉坝路不通,再次转车…到达辅仁中学已是傍晚,王校长带着一行人在校园里迎接我们,他笑的很开心,我两个校友却哭的很伤心,而我和小付一句话都不想说,对于那一天记忆已经模糊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一种失落感,就像那天晚上我和小付在男生宿舍久久不能入睡,却一句话也没说,我们都明白对方的难过,像是被流放!

       记得第二天收拾好一切,学校安排工作,小付带初中还带班,我带一、四年级,我也出现了心里落差,小付倒是开心了一些。现在想想觉得自己蛮傻的,跟着娟姐(应该叫师父)一起搭班,那一年学到了很多,第二年开始接一年级的班,和孩子们学习,玩耍,思考着怎么把简单的问题给孩子们讲清楚,怎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成长。孩子们的单纯、善良一直感染着我,之后的两年在同事、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个阶段也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些自己初步的理解,并开始思考我该怎么去继续走这条路。


2012年青木川辅仁中学

       本想着把这班孩子带到小学毕业的,由于家庭等各种原因,我离开了青木川,来到了我从教的第二站——宁强二中,那是2013年的九月,二中还是柯校长,新的开始,一切都那么的陌生,刚去的那一年带八年级历史和政治课,一边摸索一边思考,用了两年的时间熟悉初中学生和教材,学生都还比较喜欢我,可能是我过于和蔼,也可能是因为年轻,和学生走的近吧。

       2015年对我来说是很关键的一年,那年八月份吴校长让我接班,并派我参加了国培计划,一个月的学习,让我在理论上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同时鼓舞了我在教育教学上的信心,回学校面对一个新的班级,这也是我初中第一次当班主任,那三年陪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读书,利用所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然后不断的思考和总结。

       除了和学生一起学习,我们也开始尝试做班级文化建设,就有了“君淑班”,我们用班级文化构筑班级凝聚力,我们还坚持每天早起晨跑等等…

       也是这一时期,通过阅读和实践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教知识,还有更重要的是育人,而育人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启迪智慧。是教师的自我成长,是师生的共同成长。君淑班的孩子们在不断的阅读中浸润、在交流中思考、在行动中收获成长。

君淑班春游合影

       三年下来,从开始的家长的怀疑到对我工作的认可,从孩子们的稚嫩到成熟,中考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呢,也总结了很多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坚持记录,形成了处理学生问题的文字记录七万多字。

       在毕业的时候我整理了他们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做了一个纪念相册,给每一个学生写了一封信,以此给初中生活画上了一个句号。

       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很累,但是很快乐,2018年按学校的安排开始承担年级学生管理工作,并接下了“调整”过的班级,由于各种原因我这个班调皮捣蛋的娃最多,算是一个特别难带的班级吧。年级学生管理我确实做不来,说到底能力还是有限的,这一点我有清醒的认识,但是所谓的“匪娃”我还是很有兴趣的,因为之前的教育实践,我觉得所有的学困生也好,行为偏差的学生也罢,大多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成长中缺少陪伴、缺少关爱。那么在学校老师就要尽力去给予他(她)关心和爱护,我想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改变。

       接班第一件事迅速熟悉每一个孩子,并抽空找每一个学生一对一谈话,从家庭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然后形成了学生电子档案,第二个月开始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有班级文化认同才可以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和班上的孩子们商议,针对他们的情况最终我们确立了“不一样”三个字,对于缺少关爱的他们,在青春期会更叛逆,既然觉得不一样,那就不一样。进而思考哪儿不一样?为何不一样?我们很快达成共识,种下了一颗“一样”的种子。进而进行班级学习小组建设,结合学校的每月一事,我们开展班级活动,基于读书的读书交流活动,基于学生生日的过生日活动,基于历史课的课前讲故事活动等等,两年过去了,孩子们的变化其实很大,虽然还是有个别学生出现行为偏差,但是当我给她指出来的时候,他会认真的接受并尽力去修正,我想这可能比分数更重要吧,得先成人再成材。

不一样的一班师生共读

       时间总是悄悄的溜走,一晃两年过去了,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这两年差不多家访了每一个学生,找他们谈过很多次话,在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每一次成绩出来的时候,在读书交流的时候,我们还在新教育的感召下买了同样的笔记本,师生共写生命叙事,他们写下他们的生活,或见、或感、或惑…我再和他们进行文本交流。为成长,也为成绩。所以这两年是真的累…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就什么烦恼都没了,我喜欢他们——每一个人!

       今年他们该初三了,我又因为家庭等各种原因离开了,有多喜欢就有多不舍,对于他们来说经历这样的离别也是一种成长,对我来说,我觉得很抱歉,说好陪她们三年的,却没能做到。以至于一张纪念疫情的照片成了我们的毕业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

       现在我回到了我高中时的母校,又是一次崭新的开始,这里有教过我的老师,有我的同学,还遇到了我在青木川带过的学生,他们又来到了我的班上,一切像回到了起点,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不论怎么说,都是缘分,感谢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用心去对待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学生,这是我的初心,十年前是这样,十年后依然这样。

高一26班军训合影

       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也许人生就是这样!

       十年就这样过去了,这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迷茫,也有收获,有挫折,也有进步,读了很多教育专著,却发现现实中的教育和理念上的教育是两回事,在不断的挣扎,不断的实践,在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中寻找着我想要的答案,或许这是一条很长的路,这些年我一直在夹缝中追寻,不论怎样,我一定会一直追寻下去…因为我有我的教育理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年杏坛路 一生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