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舍得花钱吗?

如果今天晚上你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票价是200元,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你发现你把最近买的价值200元的电话卡弄丢了。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实验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旧去听。可是如果情况变一下,假设你昨天花了200元钱买了一张今天晚上音乐会门票。在你马上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发现你把门票弄丢了。如果你想要听音乐会,就必须再花200元钱买张门票,你是否还会去听?结果却是,大部分人回答说不去了。这就是所谓的心理账户:不够理性的购买决策叫做心理账户。

塞勒认为人们在决策时都有两套算法,一套是经济学算法,另一套是心理学算法。在经济学算法里每一块钱都是可以由等价物替代的,只要绝对值相同。但在心理学算法里,钱从哪儿来花到哪儿去,每一块钱都是专款专用。生活当中实际上更多的是非理性的心理学算法,也就是心理账户。

想让消费者买单,你需要给他一个更容易说服自己的理由

1、概念替换。从不太容易付费的账户,比如消费账户,引导到相对容易付费的账户。(把客户从一个他原本舍不得花钱的心理账户,引导到另一个他容易掏钱买单的心理账户)脑白金 消费账户转化到礼品账户(本质上是给客户更好的买单理由)

2、创造收益。让用户更关注自己的进项收益账户(全民满减200-100,让你感觉不是花了100而是省了100)

3、项目打包。把消费者不太愿意接受的费用,打包到一个他习惯账户里(把关联的消费项目打包在一起,让消费者只为一件事付费)自如房租费包含了房费、上网费、维修费

同样是100元,吃一顿饭是哪一个心理账户?投资自己100天学习,又是哪一个心理账户?这两个心理账户,对你来说,哪一个更容易买单呢?

小结:舍不舍得,取决于你的心理账户。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舍得花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