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并不意味着有家
壹
大江,男,1991年生,未婚。
目前在一家不到十人的小公司做新媒体运营兼合伙人之一。
大江虽然没结婚,但日子却过得很是潇洒。公司里都知道,大江家里有几套拆迁房收着房租,公司也有他的几支股分。
大江的生活很丰富,平时经常会参加一下媒体活动,下了班也有同事朋友约个宵夜或饭局,周末了就在自家院子里散散步,或者去听一场舞台剧。
表面上看起来,大江的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交际圈子也很广泛。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是在一座围城里面,同行业的女孩他瞧不上,外面的女孩他又遇不到。他不是不想结婚,只是找不到对的人。
而大江所在的那家公司的普遍状况是男性三十以上还未婚。就连老板,也已经将近四十岁,还是独身一人。
这些人,他们买得起房、付得起彩礼,却仍旧结不起婚。
人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是渴望什么,他们对婚姻的要求很高,除了物质,他们还想要爱情。
没钱没房的人渴望财富,有钱有房的人渴望更多的财富还有财富换不来的爱情。
贰
小金,女性,1993年生,未婚。
目前已经在一家上市公司做到管理级,名下有房,收入稳定。
但她仍然感觉自己感情生活十分艰难。
小金男友比她小两岁,目前还在某国读研究生,学导演。
她所担心的问题是,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讲,她的一切条件是优于男友的。但是,一旦男友毕业,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一种可能是,男友前期发展并不理想,男友和她都要承受事业低迷期的压力,就像导演李安在成名前十年,都要靠妻子养着。
另一种可能则是,男友学成归来,并且侥幸能在在行业内年少成名。这时候,她虽然不需要再与男友一起面对事业低潮期,但她又会面对一个年轻导演身边铺天盖地的年轻女孩。
归根究底,她害怕,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她都没有面对的勇气。
生在这个时代之下的年轻人,总会害怕自己不够好,总会害怕抵挡不了现实的摧残。
因为现在,早已不是有人问你粥可温的时代了。
无房,只能小心翼翼
叁
小青,女性,1993年生,未婚。
现在为某家儿童视力恢复店面店长,除此之外,她还在朋友圈里兼职卖着一款新兴的微商产品,生意做的尚可。
据她所说,她赚的多,也花的多,目前的状态也只能自给自足。
小青的男友比她大了十多岁,本来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家里怎么都不同意,婚事就一拖再拖。
对她而言,她也并不急着结婚。她还说,如果不是男友年纪大了,她想等自己成功了再谈人生大事也不晚。
虽然她并不知道,究竟什么样子算成功。
这些人,在她们的经济状况只能自给自足的时候,结婚并不是最佳选择。
她明白,一旦成家,自己目前的生活质量就会发生改变。她需要省钱一起还房贷、存钱准备买奶粉,一旦怀孕,还需要放弃事业。
结果可能是一两年之后从头来过,也可能是从此脱离社会变成专职主妇。
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她想要的。
肆
阿泽,男,1995年生,未婚。目前在北京一家工厂里接散活,公司管住。
在这之前,阿泽一直跟父母一起漂泊外地,工作不稳定、手里没积蓄,阿泽有的,只是父母在老家给他修的一套房子。
在这个年代,老家的那套房子其实已经不能称作是房子了,至少在阿泽看来,他总不能住在老家的房子里工作。
面对婚姻,阿泽总是笑着说以后要找个富婆,虽然他知道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
而没房的普通女孩,更不愿跟他一起吃苦。
社会对于无房、也没有购房能力的男生总是充满恶意。
伍
小叶,女,1995年生,未婚。一人孤身飘荡深圳,每月房租就要扣掉工资的一半。
在这座城市的她,只能算得上是生存。前段时间,她又用分期付款买了新版苹果手机,加上之前零零散散借的钱,已经欠下一万多的外债。
婚姻对她而言,更加遥不可及。
在她心里,也从没认真考虑过婚姻,因为现在,不婚主义的思想已经遍及年轻人的圈子。
她更需要的,是解决生存问题。
为什么不婚?
九零后的不婚主义,与他们见证的父母婚姻脱不了干系。
九零后见证的父母婚姻是:没见几面就结婚、年纪轻轻就被家庭所累、没看过世界、没完成过梦想,一生心血都浇筑在儿女身上。
在九零后心中,父辈人是伟大的。他们大多能从一而终,始终对婚姻报以敬畏,永远都能毫无保留的为后代付出。
但同时,他们也会认为父母是愚蠢的,因为他们一生都没有为自己活过。
九十年代之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九零后这批人接触的是发达的经济、多元的思想。
他们不想、也不愿意再想父母一样把自己一生的心力都耗费在家庭和后代身上。他们更崇尚自由和理想,也更在意自我。
我所了解的已经结婚的九零后当中,鲜少是因为爱情而成家。他们或许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或许是因为未婚先孕的无奈,又或许是觉得合适,只想找个人搭伙过日子。
这样的婚姻存在,但都不长久。
2012年开始,中国离婚率就开始走上稳涨不跌的道路。
据外媒统计,2012年,北京的离婚率高达39%,这里面的大部分力量,都来自八零、九零后的贡献。
到2018年,全国结婚率仅为7.2%,而北京、上海两地的结婚率已经超过50%。
这组数据在告诉我们,中国的夫妻关系越来越少了。
他们也快老了
虽然在绝大部分九零后心中,都还认为自己是个孩子。但现实是,九零后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早已是足以独当一面的成人。
在成人的世界中,没有人会问你的压力大不大,没有人会问你现在的工作喜不喜欢,别人只会问:
每个月工资多少、房子买了吗、什么时候结婚、对象家里条件怎么样?
九零后已经全不成年,这群成年人即将面对的是:最高的房价、最现实的社会、最严苛的工作要求以及正在显示出萧条征兆的经济。
如果不婚,那么他将来将要独自赡养父母,再老一点,就会面临越来越少的退休金和独居生活。
如果结婚,情况就会变成两个人赡养双方父母,并负担高昂的育儿费,同时,还要随时面临,因为不合适而引发的离婚风波。
这样一算下来,大多数九零后都变成了不婚主义似乎就很好解释了,相比于老年后的孤独,九零后更害怕的,是在柴米油盐和孩子学费的压迫下失去了自己。
距离1990年,已经过去了二十九年。也就是说,最早的那批九零后已经二十九岁了。九零后,真的要开始奔三了。
中国人讲究三十而立,到了九零后这批人身上来看,才发现是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父辈们讲究的先成家后立业,在九零后的身上也完全失去了作用。
当下的九零后们,已经被生活和物价压垮了身体和精神。对他们而言,成家已经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
九零后需要的,不只是面对婚姻的勇气,更是面对生活的勇气。
希望他们可以:不自卑、也不自傲,可经历练、也能受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