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孔子

        看到《孔子,人生不是苦旅》时,想到2019年和孔子还就有缘,大年三十晚到山东曲阜旅游,酒店服务人告诉我,初一早上八点正好三孔有开城门仪式。

        看完开城门仪式,感受到孔子儒家文化人们影响之大。导游看上去像三四十岁家庭主妇,可是张嘴就是一段儒家文化。五六十岁奶奶级别亦是如此。参观完孔府和孔庙,还有孔林,孔子安息的地方,许多游人都怀着虔诚的心去祭拜孔子,都称孔子老师。我在司仪引导下怀着无比虔诚崇敬的心祭拜了老师孔子。

      这是看到这本书之前,看到世人眼里的大圣人孔子。年轻的作者陈舞雩带我认识了不一样的孔子,他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他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让世人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孔子。孔子虽有好贵的血统,但却在贫民区长大,受尽了人间冷暖。

    历史晃晃悠悠,驶过了千年,我们认识了孔子,却遗忘了孔丘,教科书上写满了他与学生们的故事,却无人懂得他们的人生悲欢。在本书的每一篇故事里,我们认识了那个追逐理想的孔子和他那群追随他的弟子们,讲义气的子路、安静的颜回、有担当的子贡、严肃的冉有、中规中矩的子张天生会带娃的曾参等,作者用现代人的视角,幽默风趣地讲述一个老师和一群学生的日常和他们的一生,轻松看历史。

      千年前的孔子,就已经因材施教。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的子夏,年轻时是个没文化没见识,从头到脚跟成功八竿子打不着的穷孩子。那时,他吝啬、小气、眼界窄、脾气还特别怪,人人都嫌弃他,直到遇到了孔子,不嫌弃他,还教导他读书识字,费力费力打磨他的脾性让他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孔子临死前,将自己最重要的两部书《诗》《春秋》传给他,这两部书,寄托着孔子对子夏最深切的希望。

      年近百岁的子夏,回想起自己的老师,还在笑。他说自己的老师,远远看他,觉得庄严、古板,接近他以后,又会发现他很温柔、和蔼。就是讲课的时候特严厉。

    子夏是个省吃俭用的人,所以很抠门。有一次孔子要出门,天却下起雨来。同行的学生让孔子问子夏借,他果断拒绝,孔子知道,自己去借伞,子夏肯定借,但子夏借过心理肯定不好受。孔子对子夏的缺点给予尊重。但也为他担心,时常教导他别求快、别贪小利。

      孔子注重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所以他的学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模样。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作者把高不可攀的大圣人写得这么亲民,让人看了不想罢手。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一样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