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感觉自己弹药充足,请啃完这两穗玉米(听爷爷讲抗美援朝的故事)

“都TMD扯淡的!!!”厚重的手掌拍在沙发扶手上。

80多岁的老爷子看着电视里正播放的抗战片,看到不真实的地方从来不会就这么算了。

子弹在那个年代是极其珍贵的物资,据说当年八路军平均每6人一支枪,每人平均5颗子弹。而这是主力部队的配置。

“哪tmd有这么多子弹?!”看着电视里一把有效射程70m左右的20响盒子炮手枪打的跟机关枪一样,老爷子坐不住了。

骂完拿起遥控器,伸直了胳膊,看清按键,换到了小品、相声节目。

......

后来听老爷子讲,当年参军的时候一个班差不多就只有5颗子弹,然后每人发一颗手榴弹就上战场了。

但是子弹夹塞的满满的,但是感觉上不是很重,打开一看全都是——玉米芯。

这时不禁想起一部讲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电影《兵临城下》,里面一开始就有一个新兵分发枪支的细节,每两个人一把枪,一人拿枪一人拿子弹。(虽然艺术夸张不符合史实,此处不做评价)

而正是靠这样的装备打败了侵略者。

甚至到建国时,还有流传至今周总理为了让阅兵看起来比较有面子,提出可以让有些飞机飞两遍的桥段。

而提到飞机,老爷子想起当年,他后来作为一个汽车兵,在前线运输物资,运回伤员。为了防止被敌方飞机发现,只能在天黑后出发,并且不能开车灯。

后车只能靠前车驾驶员点起香烟的火光判断方向,老爷子也是那时候开始学会的抽烟。我很小的时候还见过他卷旱烟,和老电影里一模一样。

那是一次开始对他们来说和往常一样的运输任务,大批木头箱子装满了沉甸甸的物资。

出发前,连长跟全员开了个会,说本次任务与以往区别不大,唯独时间上要尽快。然后就是注意安全。

“就这个重量,肯定是弹药。”老爷子作为当年的车队领队,出发前摸着木头箱子,停顿了几秒拉上了车门。嘴角上扬。

夜路很安静,除了发动机和车轮碾过地面的声音没有别的声音。就这样开了两个多小时。

“队长,前面有亮光,好像是车队。”驾驶员开始警觉了起来。

老爷子自然也看到了,时间仿佛停顿了几秒钟,“停车,停车,全体停车!驾驶员,我们去看一下前面是什么情况。”

汽车队只有几把步枪,与装备精良的敌人比,基本没有战斗力。而那个年代即使是主力部队,也基本不敢和敌人硬碰硬。

这一片基本上没有树林、山丘。车队只好找了个相对比较隐蔽的背斜停了下来,而前方的光亮越来越近了,声音也逐渐清晰,与汽车轮碾过地面的声音不太一样。

用车队仅有的望远镜一看,彻底愣住了。

“装甲车和坦克,还有很多步兵。”老爷子说完这句话,狠狠地咬了咬牙。

“队长,我们快转移吧,找个地方躲起来。”驾驶员说到,“或者原路回去?”

而不能开灯的夜路,车是很难开快的。而且也不能走主要道路,只能跑野路,碰见沟沟坎坎都是正常的,万一出点意外天亮之前没藏好就危险了。

吵杂的声音越来越近了,再用望远镜看了一下,数不过来数量,至少是个装甲师。

老爷子想了想临出发连长的嘱咐,做出了可能是此生最重大的决定。

“TMD,全体都有!上车!打开车灯,上大路,冲过去。”

“可是队长......”

“少TM废话,上车。”

“是!”

车队第一次在夜里打开了车灯,也是第一次开的这么快。老爷子不停的咽着口水,坐在副驾驶上,握紧了手里的步枪。

车队迎面与敌人的装甲师相向而行,没想到的是,看到的却是一排排整齐的军礼。

老爷子从来没见过那么多装甲车和坦克。

后来想想,对方可能错以为是李承晚的盟军,都是绿色的运输车,标志也有些相似,而且也不会想到有中国的车队敢在晚上开灯行驶,就这么迎面开过来。

......

最后,这车物资还是没有运到指定地点,而是运到了同一方向的其他阵地。

木箱里装的也不是弹药武器,而是罐头和一些医疗用品。

不过刚好,这个阵地的队伍已经饿了3天了,附近的草都吃光了,这几车食物救了几百号人。

老爷子皮箱里擦的最亮的枚勋章就是这样获得的。

【转自 公众号: 园长大白熊】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想要感觉自己弹药充足,请啃完这两穗玉米(听爷爷讲抗美援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