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杂记(59)《人是如何学习的》笔记4

原文1.教师必须抽取前拥理解并与学生的前拥理解打交道。(P17)

感悟: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儿童的知识结构,了解儿童的学习背景,了解儿童的已有学习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教学人任务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在教学实施中进行相关调整。

(1)日常聊天,倾听学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思维和学习动力。

(2)向家长了解情况,了解儿童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和学习环境。

(3)布置预学,并通过对话或者分享或习题的形式前测,了解学生的前拥理解。

(4)课堂里经常使用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将学生的学习形成“ 预学,发现问题-共学,解决问题-评价,调整提升”的学习闭环系统

只有真正关注到学生如何学习,给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设置真实情境,呈现学生思维的平台,尊重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简介,促使学生构建新知识,诞生“新的精彩观念”

原文2.教师必须深度地教授一些学科知识,提供相同的概念在其中运作的许多范例和提供事实性知识的坚实基础。(P18)

“有时候,要想深度地教授一些学科知识。必须要把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的职责分开。”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思维、审美、文化都渗入其中,必不可少。提供正确的,典型的范例,巩固学生“对”的感觉,进行正面的强。特别是小学低段,夯实学生的双基,从过程到结果,都有评价跟踪反馈。学生能够顺畅地读写算,才会顺利地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标准化的测试一定要有,可以看到学生事实性知识的掌握程度。过程性评价则指向学生的深度理解力。

原文3.元认知技能的教学应该整合到各种学科领域的课程中。(P19) 

感悟:观察并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刻意保持“让大脑忙碌”的状态,有意识地运用联结,提问、图像化等提升阅读力的策略进行阅读。将元认知学习策略整合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都可以得到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杂记(59)《人是如何学习的》笔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