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关系的轮回:硬币的一面越大,另一面也就越大

      一、父母之间关系的前因,终会在孩子身上重演后果。

      一位女士,是一个大城市的处级干部,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她经常鼻青脸肿地去上班,因为她的丈夫家暴。

      第一任丈夫家暴,她离婚了;第二任丈夫还家暴,她又离婚了。第二次离婚的时候,她正好40岁,她发誓再也不结婚了,因为她认为自己用生命再次印证了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可是有个好男人一直在追求她,这个追求者别说对女人暴力了,他甚至从来都不和女人吵架。这位女士离婚后,他更用心地追求她,女士被打动,于是和他结婚了。

      没想到,结婚后的第二周,她又被打了。她打电话叫了邻居和朋友过来看她,而正巧,其中有一位是心理医生。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这种场合你会怎么做。大家十有八九会去指责家暴男。她的邻居朋友们就是这样做的,她们质问家暴男,你难道不知道她有多不幸吗,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她!

      不过,这位心理医生不同,她没有参与指责,而是问,请告诉我,你们到底发生了什么?能不能讲讲细节。

      细节是魔鬼,魔鬼般的细节一讲出来后,所有人鸦雀无声,再没有人去指责这个男人。

      细节是,他们因为很小的事吵架,好像就是因为做菜盐放得不对,越吵越激烈,吵着吵着,女人对男人说:你是不是想打我了?像某某某打我妈一样!

      女人说的某某某是她爸爸,因为她很恨爸爸,所以都是直呼其名。

      男人说,怎么可能,我今天和你吵成这样都很奇怪,我平时都不和女人吵架的。

      这个女人歇斯底里起来,开始大喊:你就是想打我!打呀!打呀!不打你不是男人!

      她刚喊的时候,男人没做什么,但她癫狂地喊了很多次后,男人脑袋突然一片空白,然后一拳挥了出去,将他最爱的女人打倒在地,嘴角流血。

      在男人脑袋一片空白的时候,其实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他被洗脑了。本来,他有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我是一个好男人”,结果被妻子的断言“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给洗掉了。

      我来说说这个女人的成长背景:这个女人的爸爸,从小经常在她面前毒打她的母亲,她对此记忆深刻,并产生了巨大的恐惧。而她每次故作温和的劝爸爸时,爸爸会收住拳头。即使这样,也不能改变得了父母关系的现状,她的内心很恨爸爸,却从不敢表露出来,每次父亲打骂时,她总能故作地表现出更加温柔的声音劝架,爸爸也总能收住拳头。

      自此,这个女人从小在骨子里就学会了温柔的声音方法,而随着年龄,她声音不仅温柔,态度行为也更加的趋于温柔,她周围的人都对她赞不绝口,甚至路人走过,都会被她不知名温柔的走路气息吸引。可是,她却没有一个好朋友,内心对他人充满了像对父亲一样的不信任。

      这个例子可以表达为,当你看到了一个人身上的A,就意味着你看到了-A。比如上面的例子,在这个女人的身上,当你看到他一个非常明显的温柔特点后,你要知道,这意味着你同时也看到了他相反的一面,她对周围所有的人怀有恨意。

      二、父母的过分节俭,可能会导致孩子日后的极度败家。

      她是一位非常勤俭持家的女子,但她的前夫赌博成瘾,她受不了,和他离婚了。离婚后的一年里,通过相亲她认识了几个男人,这几个男人都有和她结婚的打算。比起她前夫,他们也各有优点,可她总是想念她的前夫,而前夫也一样想她,于是俩人商议复婚。商议时,她对前夫说,我只有一个条件,你戒赌。前夫却说,除了这个,别的都可以谈。

      她的家庭结构是严重的重男轻女。她是老大,接下来是五六个妹妹,最后一个是弟弟。

      作为老大,她的境遇比妹妹们好一些,得到的重视相对比较多,但几个女孩加起来得到的重视,也远不如一个弟弟。她作为老大,一次次看到父母对妹妹们的出生,是多么失望。这样的情形下,她作为孩子,就会想办法去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爱,而勤俭持家,由此成了她的一个获得父母认可的方法,这也可以称为“好我”A的一面。

      一个人的“好我”A的一面,有可能是天性,也有可能是在家庭中塑造出来的。这个“好我”A,其实就是父母的期待,如果你符合这个期待,在父母眼里,你就是“好”的,当你不符合这个期待时,你就是“坏”的。

      对这位女士而言,勤俭持家就是她的“好我”A的一面,而相反的部分,大手大脚或奢侈浪费,就是她的“坏我”-A。我们可以想象,她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她也想大手大脚,可她不敢,因为担心这样做的话,父母就不爱自己了。

      这个严重不敢呈现给父母的部分,就像在这位女士身上消失了一样。但其实,这不是消失,而是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成了她的意识不能碰触到的部分。

      当一个人本能的一个特质被埋的很深时,这个人就会去接近一个明显具备这一特质的人,通过和这个人联系,而去碰触自己内心的这一部分。因此,这位勤俭持家的女子,找了一个赌博成瘾的老公。

      也就是说:这位女士也想奢侈浪费,可她不敢,而她老公爱她,于是替她活出了这一部分。

      “当你看到了A,就意味着你看到了-A”。就是说,当你在一个人身上看到了这一面,就意味着你同时也看到了它的相反面。

      一个极其外向的人,他要找的配偶或者孩子,也会很容易是极其内向的;
      一个快乐得过分的人,你可以推测,他的内心可能是极度悲伤;
      一个极其节俭的人,他的配偶或孩子,比较容易是败家子。

      三、一个人A的一面达到了极致, -A的一面,也会达到极致。

      一位年轻女子,有严重的嗜睡症,常常是走路说话时,突然就睡着了。因为嗜睡症,她的人生显得极其消极。

      可她生活在一个极度讲究积极上进的美国家族。这个家族中,有大把的成功人士,他们鄙视失败,鄙视懒惰,鄙视消极。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这个女孩的爷爷过九十多岁生日时,给他庆贺生日的一个节目是打马球,而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还照旧骑上马,和那些年轻人一起打马球,但摔了下来,晕倒在地上,失去了意识,结果其他人过来对他喊:嘿,快起来,我们接着打球。

      在这个家族中,积极上进就是整个家族的“好我”A的一面,他们在追求这一点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于是,相反的力量-A就出现在这个女孩身上。可以说,这个女孩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来平衡整个家族的动力。

      我们要警惕极端的分裂,当你的A,是六七分时,这还好,这意味着你内心的-A也是六七分,这个分裂还不严重,并且你也想办法让自己有时处于-A的状态中。
        但当你的A达到了8.5分、9分甚至更高时,我认为,这个时候分裂就太严重了,你意识上会拼尽全力让自己只处于“好我”这一面,但你的“坏我”,就容易以极有破坏力的方式出现。

        所以说,这个世界是相反的,也开始有“当你看到了A,也就看到了-A”的眼光。

      四、为什么越是别人眼中的“好人”,越处理不了与家人的关系。

      有一个称呼,叫做:中国式好人,意思是在善良忍让的人,内心同时是是被动、消极和封闭的。

      在这样的“好人”身上,你会发现他们的外在命运的诡异之处。大家对他们的评价,很容易竖起大拇指,说真是好人啊,但他们却普遍缺少知心朋友,并且还常常出现处理不好与伴侣和孩子关系的问题,这些按说最亲密的人,却会远离他们。

      所谓的“好人”,在善良忍让的同时,内心是被动、消极和封闭的。这样的“好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反面的自己。

      也就验证了前面的例子,A与-A,在一个人身上并存,这是一个真理。只是-A总是藏于潜内心深处,而难以被看到。

      如果一个人完全看不到自己的-A,那么他会找明显呈现了-A特质的人,或者培养出拥有-A的孩子,通过和这个人在一起,完成与-A的建立联系。就像那位女士的例子,她不舍得花钱,却找了一个赌博的丈夫。

      我在文章《小学生考试不及格,是该打还是该鼓励?》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孩子,而是成人的世界,孩子只是我们教育的感染者和影响着。我们必须先看清自身的A,才能防止-A的一面在孩子身上重演,因为硬币的一面越大,另一面也就越大。

        留言讨论: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你怎么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关系的轮回:硬币的一面越大,另一面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