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无数家庭正在滥用的“延迟满足”,正在伤害孩子

1

前些天和儿子的同学妈妈一起带孩子去宜家。因为一个玩具差点和朋友不欢而散。

起因是因为两个孩子同时看上了玩具轨道火车。两个孩子兴奋的喊着要买这个,并幻想着买回家后怎么玩。

我看到了儿子眼里的星光,所以当他问我。我说:“好,那你喜欢我们就拿着等会结账吧”

另一个孩子见状也拿着玩具问他的父母。随后因为被拒绝而大哭起来。

我儿子赶紧走过去说:“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玩”

豆豆哭的更大声“”说我就要一个人玩,我就要在家里玩。”

我儿子走过来:“妈妈,要不你买两个,我们送一个给豆豆吧””

经过同意后,儿子开心的在货架上又拿了一个送给豆豆“我妈妈给我买了两个,送一个给你,你不要哭了”

豆豆破涕为笑。

豆豆妈妈一把夺过玩具,放到货架上:“每次买了你都不珍惜,你知道这个要80块钱吗。你现在不哭了并且好好表现,我明天就给你在网上买。花更少的钱可以买个更大的”

“我才不要,快递又要等好多天,我现在就要!!!而且你上次也说要给我买,然后你就忘记了。等会你又忘记了!”

我走过去试图说服豆豆妈:“没事,反正豆豆上次也送给我们一个奥特曼,现在我们送他一个”

“你不懂,越是来得容易他越不珍惜。你看今天没买,他明天说不定就不喜欢这个了,就算喜欢,在跟我要,我也可以网上跟他买。而且,她一哭,你就跟他买,你们家性格还好,我们家这样会被你惯坏,更不懂的珍惜。他爸爸说了,现在对男孩子,就是要延迟满足”

我吃瘪,一路都不想说话。

最后,我买了,他们没买。孩子一边哭一边走了。

我看着开心的儿子和沮丧的豆豆,说不出的滋味。

延迟满足的背后,我看到了一个弱小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2.

昨晚上,去他们家玩,火车到了。她拆开快递,豆豆并没有很开心。他妈妈说“你的火车到了,你来看一下”

豆豆说:等一下

“你不是要买吗?现在到了没有没兴趣!下次不跟你买了。你不来我就退了额。”

豆豆跟朋友们玩得正起劲,没搭话。

“我就说他不会喜欢了吧”豆豆妈跟我炫耀道。

因为并没有熟悉到掏心窝,我不好去说什么。

可是,这一场母子之间延迟满足的较量。很多父母和豆豆妈一样,以为自己赢了,其实,却把孩子越推越远。

一个孩子跟母亲说:“你要我怎么相信你”,我觉得这个母亲是失败的。

一个孩子不敢再去跟母亲表达自己的需求,我觉得这个母亲是失败的。

一个孩子经常不能感受最快乐的当下,我觉得他的成长是不完整的。

3.

确实,现在很多父母深受“棉花糖实验”影响。与曾经的我一样。

它说的是在儿童时期,能为喜欢的奖励忍耐更长时间的人,通常在长大后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更容易成功。于是,“育儿专家”就拿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当做科学先进的育儿理念,提倡父母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需求是必须等待的,从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但是,延迟的满足,真的满足了吗?

“棉花糖实验”生动的例子让人觉得,延迟满足太重要了。包括我也曾走进这样的误区。

当儿子要吃一颗糖果,我希望他现在不要吃,就用明天吃两个来诱惑他。发现他还是选择现在吃一个。

我心里大叫:不好!我儿子是一个只顾眼前的人!

当儿子买一个东西,吃不完就不要了。我就会想,得到太容易就不珍惜。得让他知道一切得来都不容易,所以,每次都不及时满足他。

当儿子想买一个贵的玩具,我回哄她我没带钱,下次买。希望通过一个不确定的许诺来掩饰自己的小气。

可是一切并没有改变,他依然吃不完零食,依然对玩具喜新厌旧。甚至在我许诺下一次的时候说,你上次答应我给我买你都忘记了!所以他不再相信我所说的下一次。

不说孩子,就说说我们自己吧。

我问过身边的朋友,都和我有一样的经历——最近一个月逛街看到再喜欢的东西都喜欢等一等——等到双十一。

可是,当双十一真的下单了后,拆开快递后,却发现并没有那份期待。对那个裙子的心动早已随着等待与时间耗减,对那双鞋的兴趣也提不起来。

再也回不到那个当下了,延迟的满足,并没有让那份开心到来。

况且,“棉花糖实验”的理论也 已经被推翻。“延迟满足”伪科学理论,正在伤害着无数的孩子。

4.

滥用延迟满足,让孩子失去判断能力

有的父母为了可以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会设置一个更大的诱惑在前面。借此希望孩子能够看长远而不看眼前,希望他可以更有忍耐力。殊不知,更大的诱惑让他失去了对内心真正需求的判断能力。

有的孩子因为害怕那个更大的诱惑不会来,而选择眼前的;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可以引导选择之后的。但是他们忽略了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

慢慢的,他们选择了父母想让他们选的,而不是他们想选的。

滥用延迟满足,让孩子失去最原始的快乐

在孩子心里,物品并没有贵与便宜的区别,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别,也不会追求大的更好。孩子就是活在当下的,她们天然地会去享受当下的乐趣,那一瞬间的一颗糖果就是珍贵过几天后的一罐躺过。

孩子的本性,就是享受当下。

却因为我们的一些性价比、延迟满足等观念,让他们慢慢失去这种快乐。

滥用延迟满足,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与信任感

对于“穷”孩子来说,今天有棉花糖吃是一个机会,明天可能就没有。你让他等,意味着风险。

对于有一个不守承诺的父母的孩子来说,他担心父母忘了,并不会兑现。所以,他们不愿意等待。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觉得呢?一定是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一次次的延长满足,只会让他们的不确定感越来越强,没有安全感。定时给予和延迟满足,甚至会让他们收获恐惧和愤怒。

5.

及时满足孩子当下需求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里提到:延迟满足能力,始于婴儿时期的及时满足。要想孩子具备真正的延迟满足能力,就要让他得到及时满足。

李雪也提到:那些从小被及时满足孩子的妈妈都会发现,孩子其实并不贪婪,而是很好协商,并且能够体谅别人。贪婪并非孩子的本性,而是因为曾经太多需求被否定、被批判、被延迟,给孩子带来诸多痛苦,这些痛苦长期累积,最终让孩子成为一个不讲道理、难以妥协、一旦满足不了就歇斯底里的人。

但是,及时满足并不是有求必应。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是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及时去做,不刻意拖延,做不到或者做到很困难,也无需勉强。

及时满足不是骄纵

及时满足,是给予自由空间的及时满足,是对他满怀期待的正向期许的回忆,不是控制和替代。

比如,孩子想去坭坑里捡自己的足球,妈妈担心弄脏衣服,于是“满足”他,帮他捡过来。这不是及时满足,是代替;

比如说吃饭时,孩子的勺子掉在了地上,他想下去捡,妈妈可能会因为怕孩子吃饭分心,选择自己捡。这就不是及时满足,而是阻碍了孩子体验按照自己想法做事的过程。

当你对孩子的正向需求有了及时满足,孩子将会活得更安然,更真实,更明确。

让孩子因为信任,所以等待

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去等待,只看当下,是因为害怕再等等就没了!他害怕现在没有兑现,自己的父母明天忘记了或者是“赖账”。无法安心的等待。

这会导致孩子在之后做选择的时候,都不会去冒险,不愿意去等待,对他的人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小结:所以,延迟满足基于及时满足与信任。那些在婴儿时期被及时满足的人,他们会有了安全感,很多对他们并不适用的东西,对他们没有了太大的诱惑力。

就像大家常说的“女儿富养”,并不是给她富足的生活,而是让她有被及时满足的安全感,这样她才不会在关键时刻,丧失了选择真心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无数家庭正在滥用的“延迟满足”,正在伤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