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理所应当,而孩子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就是不孝?

养老院就是老年人的幼儿园。

看过一部脑洞大开的美国电影《返老还童》,主角本杰明,出生的时候身体机能和精神面貌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老头,他遭父母遗弃后被一家好心人收养,很多人都认为他不会活下来。

但命运开了一个玩笑,他的生命轨迹是相反的:一出生就是老年,然后到中年和青少年,最后到童年和婴儿期,所以他死的时候像婴儿一样,较小可爱,还被他的妻子抱在怀里喂奶。

这部电影极具反差的体现了老年人和婴儿的相似之处:无助到生活无法自理,所以要依靠“大人”。

而现在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和孩子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形式上,都是无法成为他们可依靠的“大人”,因此需要找一个中间人充当这一可靠角色。

如果不看目的和结果,上述“形式”也可以看出是本质。但事情的综合性质,不能从某一方面得到确定的说明,所以”形式“就成了手段。

从目的上看,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为了孩子能接受教育,更好的成长;孩子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是为了让老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和同龄人在一起而不感到孤独。

从结果上看,一句话就可以总结出两者的差别:孩子的每一天是走向光明,老人的每一天是走向死亡。

所以大多数孩子在幼儿园是快乐的,而大多数老人在养老院是痛苦的,毕竟能克服死亡带来的恐惧的人是少数的。

任何一个老人只有两种事情能克服死亡,一种是成就带来的光辉和赞美能延至晚年,另一种是儿女的陪伴。

事与愿违的是这两件事情都很奢侈,也就注定了只有少数人有此殊荣。

另一方面,道德属于社会生活的上层建筑,它作用于人们的精神层面,同时,它以全社会的共同认可为基础。

所以父母虽然老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的关系、能力和口碑依然是社会道德的主导力量。

比如钟南山PK马云,在社会道德范畴里 ,不见得前者会落得下风,而像钟南山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不是这次疫情,到死都没几个人知道他。

只是他们年纪大了,已经不再为了利益频繁亮相,他们的追求和奉献都是默默的,这些也足以慰藉老年人的孤独和对死亡的恐惧。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将父母送到养老院,将和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一样,都是理所当然。前者不孝,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思想下短暂的产物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理所应当,而孩子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就是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