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一篇文章聊到了compose的最简单的示例代码结构,也分析了compose中通过函数的参数设置对界面组件进行动态的调整控制,并且拿Text()文字控件为例子对其进行了参数的解析,这一篇文章我想对比传统xml模式下写界面常用的控件在compose中对标的组件进行一个介绍,拿着这些常见控件,就可以开始实践了。
常见布局
依稀还记得最早入门Android的时候,就需要了解清楚Android的常见布局FrameLayout、RelativeLayout、LinearLayout这三板斧,在没有推出ConstraintLayout之前,Android的界面布局都是在这三个控件的协调下进行,那就先说一下这三个布局的替代方案
- FrameLayout/RelativeLayout -> Box()
在三个传统的xml布局中,除了LinearLayout会协调内部的子控件彼此不想交的连续排列,另外两个布局之间的控件都会有重叠,FrameLayout就是简单以坐标系的左上角把布局进行重叠,RelativeLayout相对可以在子布局间协调相互位置关系,这两个布局的功能在compose中可以通过Box()函数进行实现
在不设置额外的参数的情况下,Box()就是跟FrameLayout一样将内部的布局函数从左上角为起点重叠排布
如果要模拟出RelativeLayout的的效果,则需要借助compose中的Modifier对象进行调整,简单的通过一个例子就能理解其中的用法
通过设置Box()内部元素的Alignment,可以类似RelativeLayout设置子控件在父控件的相对位置,Modifier.align(Alignment.XXX)这个函数是Box的专属扩展,通过查看源码可以发现这个方法是作用在BoxScope中,并且matchParentSize也是Box的专属扩展,类似在传统模式下的match_parent
@LayoutScopeMarker
@Immutable
interface BoxScope {
@Stable
fun Modifier.align(alignment: Alignment): Modifier
@Stable
fun Modifier.matchParentSize(): Modifier
}
- LinearLayout -> Row()/Column()
在传统模式下,使用LinearLayout可以通过设置orientation控制内部子组件是纵向还是横向排列,在compose中,将可以纵向和横向排列子布局使用了两个布局函数,Row()和Column(),从命名上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布局时横向还是纵向排列,先看一下默认使用
Row():横向排列
Column():垂直排列
这两个布局在使用上就是方向不一样,看源码参数,可以控制内部布局的排布规则,以Row()为例子,默认是从左到右依次排列,通过设置horizontalArrangement参数,可以让子布局调整方向居中或者从右向左
除了控制方向之外,这个属性还可以实现在ConstraintLayout布局中对于子布局均匀等分排布,使用过的都知道,在ConstraintLayout中需要把控件的左右相对依赖关系什么声明清楚,通过layout_constraintHorizontal_chainStyle属性设置排布方向,在compose中,我个人感觉更加方便
在传统的xml布局下,按照经验我们还会按照权重去协调内部子控件的占比宽度,同样的在compose中,通过Modifier提供的weight()方法,可以达到对应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Row()进行加权布局时,传统的xml方式中必须把控件的layout_width和layout_heigth属性赋值,在compose中没有这个限制,则在Row中仅会对水平方向上的剩余空间进行按加权分配,垂直高度没有设置的控件是看不见的,所以上面的例子中是看不见第三个蓝色的Box()组件
- ConstraintLayout -> ConstraintLayout
在传统布局模式中,ConstraintLayout就是jetpack新推出的布局方式,解决了再传统xml布局下由于View层级嵌套太多导致的子View被多次测量的的问题,compose也是jetpack套装里面的ui体系,当然对于ConstraintLayout的支持也基本是一样的
在compose中,有没有没有设置组件的id,在使用约束布局的时候,布局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通过方法进行声明,先看一下示例效果
通过createRefs()方法设置几个约束的id,然后通过constrainAs()把相应的id参数赋值进去,跟上面的Modifier方法不一样的是,使用constrainAs()不仅要传入参数,还需要一个函数体,在函数体内通过linkTo方法实现控件间的相互约束
在使用ConstraintLayout时经常用到的按比例位置的guideLine,或者多组件边缘对齐先Barrier,还有上面提到的多控件排列方式chain,在compose中都有对应的用法
@Composable
fun DefaultPreview() {
ConstraintLayout(Modifier.fillMaxWidth()) {
//创建相互约束的组件的ID
val (box1, box2, box3) = createRefs()
//guideline的用法,可以从四个方向更加灵活
val startGuideLine = createGuidelineFromStart(0.7f)
Box(
modifier = Modifier
.size(20.dp)
.background(Color.Yellow)
.constrainAs(box1) {
top.linkTo(parent.top, margin = 10.dp)
start.linkTo(parent.start)
end.linkTo(parent.end)
}
)
Box(
modifier = Modifier
.size(40.dp)
.background(Color.Red)
.constrainAs(box2) {
top.linkTo(box1.bottom)
//约束条件可以直接使用参考线,红色的方块在参考线右侧
start.linkTo(startGuideLine)
}
)
//通过createStartBarrier方法创建一个屏障,一般对于有都不定长的Text与其他组件组合时使用确定边界
val startBarrier = createStartBarrier(box1, box2)
Box(
modifier = Modifier
.size(60.dp)
.background(Color.Green)
.constrainAs(box3) {
top.linkTo(box2.bottom)
//创建的参考线和屏障都可以直接引用
end.linkTo(startBarrier)
}
)
//Chain功能使用示例
val boxStart = createRef()
val boxMid = createRef()
val boxEnd = createRef()
//通过createHorizontalChain方法就建立了Chain的约束,设置不同的chainStyle达到不同的效果
val horizontalChain =
createHorizontalChain(boxStart, boxMid, boxEnd, chainStyle = ChainStyle.Packed)
Box(modifier = Modifier
.size(20.dp)
.background(Color.Blue)
.constrainAs(boxStart) {
start.linkTo(parent.start)
end.linkTo(boxMid.start)
top.linkTo(box3.bottom)
})
Box(modifier = Modifier
.size(20.dp)
.background(Color.Blue)
.constrainAs(boxMid) {
start.linkTo(boxStart.end)
end.linkTo(boxEnd.start)
top.linkTo(boxStart.top)
})
Box(modifier = Modifier
.size(20.dp)
.background(Color.Blue)
.constrainAs(boxEnd) {
start.linkTo(boxMid.end)
end.linkTo(parent.end)
top.linkTo(boxStart.top)
})
}
}
上面针对常用的方法约束方法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示例,具体的更详细的使用或者介绍,还是建议网上找一篇深度解析对应控件的文章,我写文章就是记录自己学习也给想入门compose的朋友一个扫盲,从浅到深,从使用到原理的对compose进行学习理解,上面的演示效果可以参考下图
小结
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xml布局模式下的常见布局的compose替代控件,通过熟悉这部分,可以针对开发中常见的静态布局实现,单纯的从重叠,相互位置关系进行了分析,下一篇文章,我会对传统模式下的滑动控件,ViewPager和RecyclerView在compose的替代对象进行记录学习。
题外话
写文章还是很难,尤其是坚持记录写文章,这个号被我开了好多条支线,每条支线都是随缘记录,如果觉得写的文章对你有帮助,麻烦路过的可以点赞支持一下,我也在不断的学习之中,如果文章有错误或者有待提高的点,路过的大佬有心情给我指点一下就再好不过了,十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