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忘带了曾充满期待的日子

那是在高中,特别是高三那段“煎熬”的日子里一个因为少上一节课而略显轻松的下午。

都洗完澡的我和舍长一边洗衣服一边闲聊。

聊着聊着舍长突然来了句所有人都有过的感叹,

“好想高考快点来啊!”

我看了他一眼没说话,等着他的下一句。

舍长他一边扭着衣服,一边补充到:

“高考后的那个假期应该是我们最轻松的一段日子。暂时可以彻底的没有学业的烦恼,又还没到面临工作上的种种问题的阶段。”

听舍长说完,同样在扭着衣服的我,心里对于那个假期变得更加期待了。



这很显然不是我第一次对某段未到的日子充满期待。

从小到大,这种期待感在我心里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次。

就好像小时候期待每天的放学、放假,当然这种期待到现在还是存在的。

还有期待和朋友约好出去玩的那天快点到来,或者期待某个拥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的到来。

虽说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种感觉,就是越是期待,时间越是过得慢。但那份期待一旦在心里萌芽,就不可控制地疯狂生长,直到最后,填满心里。

就在这种“慢并快乐着”的状态里,我等着那些期待的终点。

心里有期待其实是有点好作用的,因为当心里被期待感填满的时候,即代表是没有空间让不好的情绪进来的。

同样的,那份对于高考后的假期的期待而产生好作用,也让我多少可以更好的等来属于那份期待的终点。

“终于结束了。”

这是当时考完最后一科走出考场时我心里的感慨。

在感慨的同时,也因为想到之后的假期而感到兴奋。

我很记得当天是怎样的,天下着大雨,所有人都拖着箱子,带着大包小包,走出校门,同时也因为人太多,很难打到车。

走到路口发现校长打着伞光着脚挽起裤脚和其他人站在马路中间一边指挥交通,一边回应着走过的同学们的“拜拜”。

然后为了先离开学校的范围方便打车我就带着行李挤上一辆不顺路的公交车,在某条路下车。打着伞,走了一大段路,然后在一间新华书店门口排队打车。等了十几二十分钟才等来车,最后终于到家。

回到家的我根本没有什么食欲,随便吃了一点东西就去洗澡,然后一躺上床,一下子就睡着了,我记得我是一觉睡到第二天的。

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一直未留意到自己对高考完那天的清晰记忆有多么的奇特。

当我有所发觉,是在尝试我回顾高考后的那个假期的时候。

奇怪的是,竟然一点清晰的印象都找不到了。

在我尝试回顾那个让自己充满期待的假期时,我很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找不到任何一点像高考完那天那么清晰的记忆。

一边是清晰,一边是空白,这种明显的差别,让我思考其中的原因。

我也不知道自己心里对此的解释,或者说是答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就是在不知不觉中,突然的发现心里有了答案。

当一段时间对你充满意义的时候,心里是会因为这些意义而很自然的留下更多刻痕的。

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的,能在岁月的洗刷存留下来的,都是很有意思的。

也因为这个有限的性质,我们是会自动删掉那些不值得保留的记忆的。

在那个我期待了很久的假期里,我就好像行尸走肉一样,该睡就睡,该吃就吃,然后就是机械地刷朋友圈刷微博。

“每天都是重复的,自然难以留下些什么痕迹。”

我是这样想的。

“那是否该去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充满意义呢?”

当我发现其中的原因之后,我是这样问自己的。

然后我就立即否定了。

一旦刻意,就会没了很多意思。

我前面提到“能留下的记忆,都是很有意思的”,我提到的是“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与其追求有意义,不如追求有意思。

当我发现自己那个高考后的假期回顾起来是多么空白的时候,我就想也许让日子充满意义才是我们要做的。

但后来我发现不是这样,有意义不是能追求得来的,有意义是那段时间自己本身就带有的,另外我们常常是后知后觉的。

就好像在日后才发现那些影响我们人生的决定,是在那个不知不觉中的时候中做出的。

就好像高中的那三年,在过去了之后,我们才懂得那是青春。

独自离家去上学还是打工后,才发现,在家里每天都与家人一起吃饭的平常日子,也是一种幸福的定义。

我们要做的只是放下那些对于日子的各种定义,无论是享受的,煎熬的,或者是平平淡淡的,全部都用心去体会。

简单的说就是每一天都要过好,意义和意思都会有的。

还有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我提到了那段“煎熬”的时光。

煎熬二字是带引号的。

掀开“煎熬”二字之后,里面的就是“有意思”。因为我认识了一些有意思的人,做了一些有意思的事,这就是那段时光本身的意义所在。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艾想社。欢迎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忘带了曾充满期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