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仰望星空?

  人们记住的第一个仰望星空者恐怕要算泰勒了,他被誉为科学之父。记住他的另一个理由是,他过于专注,以致欲望星空时,掉入了枯井。

      我们的祖先尚不能像我们今天这样理解宇宙。没有尾气,没有工业污染的天空格外美丽。它像一个倒置的海洋,深不见底。星星的亮度不一,分布不均。但古人早就发现这些晶莹剔透的珠宝似乎镶嵌在一个巨大的天球上,因为它们相互间的位置是固定的。而整体(对北半球)围着北极星在转动。


  祖先们把星星当做了各种神,人类理解未知的方法就是把它与已知事物或想象事物相关联。因而从那些星座的名称,就能探知祖先们生活中的“高频事物”。猎户、狮子、大熊、公羊、天蝎… ,大多是动物。

        多美的画卷啊!它是天空中的“清明上河图”。今天,天文学家还为88个星座划定了“国界线”。一幅世界通行的宇宙地图就这么定了下来。


  今天网络还在频繁地八卦各类星座的传说故事。它们只是黄道面(地球绕日轨道所在的平面)与天球交界的12个星座(其实有13个),生辰八字必然落到其中之一。

        诸葛亮草船借箭对大雾的预测和赤壁之战的借东风,都需要夜观天象的智慧。其实今天的计算机也只能算个概率,因为描述大气模型的洛伦兹方程是“混沌方程”。理论上就不可能算准,就别说诸葛亮了。

  作为普通人,我们仰望星空有什么意义呢?文明人落入鲁滨逊的境地毕竟概率太小了,可如果你通过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判断季节,或通过它的斗前壁,发现北极星,识别方向,也是个乐趣。亦或通过日落日出的天边星座判别自己的纬度等。

  我今天要说的是“非功利”目的。学点天文学,成不了诸葛亮,但对智慧的启迪还是蛮大的。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天文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说起。

        科学的范式就是先假设,后求证。古代中国之所以有技术没科学,就是缺少这种研究范式。因为技术不是这样的,它正相反,往往是实践(在先)的总结。要验证天文学的假说非常难,你去不了太阳,如何能知道它的组成,结构和维持不断发光的原理呢?

        这一切都有赖于“宇宙学原理”。就是无条件地承认地球和地球上的自然规律不特殊。科学家就是通过太阳光谱与地球物质光谱的对比,知道了太阳的组成。又通过引力理论和核反应原理,以及“日震”数据,建立了太阳的结构模型。

        具体过程非常复杂,但卢昌海的《上下百亿年》就有生动的解说。

        今天的宇宙学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基础上。很多人不以为然,他们并不知道今天的天文学与那些占星算卦有何本质区别。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从天文观测的数据中检验。

        事实上,天文之所以可以从非常有限的观测数据推出如此宏大的天文体系,是因为现代天文学家小心谨慎地建立了非常多的天文学模型。而这些模型是紧密联系的。推翻一个模型或它的结构参数往往涉及多个关联模型的崩塌。而众多关联模型已经得到了很多天文观测数据的支持。

        理解了吧!这种“抱团取暖”的理论体系相当稳固。与阴阳五行的自圆其说不同,它们是集体经受观测数据考验的。

  在众多模型中,我最喜欢“赫罗图”和宇宙膨胀(大爆炸)。赫罗图是我们研究恒星生命的UI界面,通过光度(把星星位置统一这算到地球后的亮度)和颜色(与温度相关)就能定位恒星的其它参数。最核心的模型参量是质量,小的只能聚合氢,它燃尽后引力就“换挡了”,开始聚合氦…直到铁元素,再重的就只能由超新星合成了。

        如果没有大爆炸模型,你甚至无法解释星空深处的黑夜,无限大的宇宙在任何方向必然都有无数的星星,怎么可能会有黑夜呢?科学家从星光光谱虽距离远近产生的不同“红移”,以及微波背景辐射,验证了大爆炸理论。并解释了非常多的天文现象。黑夜也就能理解了,因为宇宙仅仅膨胀了138亿年。时间的有限性,才给出了黑夜存在的理由。

  星空就是一首诗,一首胸怀博大的诗。它的尺度感,会让人类更加谦虚。我们从地心说、日心说、银河说…

        今天的大爆炸理论让我们探索的边界延伸到了461亿光年(138亿光年的宇宙史加上空间的膨胀)。面对美丽的夜空我写下了这首诗:(点击即可打开)

赫罗图后有佛光

作者近期诗作:

古镇夜校

父女情

江南仙境

夜观玉带桥

叶杯醉藕

大漠新娘

四色菊斗

黄河颂

送情郎

光之作

美人计

醉倒天上仙

七夕

西凉马超

温酒斩华雄

邻家姑娘

赫罗图后有佛光

峨眉颂

作者作品的分类目录

西方文学速读(空明连环画)希腊神话

西方童话

中国古典文学

诗和散文

数学文化

大众科普

认知高地(思辨、时评和杂谈)

配诗的书法和绘画

原创小说

空明书评

影视品评

眼见与思达(游记)

难忘的经历

空明连环漫画

以上是空明岛公众号分类入口,也可访问

作者美篇的总入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要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