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足,才有成长——评《不确定性》(待续)

周一,实习老师上了一节练手课《不确定性》。对于一个实习的老师来说,应该说还是不错的,当然用一节公开课的标准来衡量,不足是必然存在的。作为一个再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来说,都会有不足,更何况一个还没有正式踏上讲台的准老师。

现就这节课从我个人观察角度与个人偏好发表一些见解,算是对实习徐老师的一点建议,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或者说日后要努力的方向。

一、讲故事是优秀教师的基本能力

徐老师在本节课导入部分安排了一个故事。故事梗概是古时候有一个国度,如果有人犯事需要处以死刑时,会利用抓阄的方式最终决定犯事者是否处以死刑。抓阄的签有两个,一个写有“生”,一个写有“死”。然后问,犯事者是生还是死。故事再进一步深入,说是一个犯事者很是聪明,趁机将“死”签换成了“生”签,最后免于一死。

故事情节简单,但主要是体现出犯事者“生”和“死”的可能性。所以,作为老师完全可以讲故事改编,尽量让故事生动精彩,只有这样,让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学生才能沉浸于故事之中,从而领悟故事中所蕴含的知识与道理。

李镇西老师在带班工作中就尤其注重和善于讲故事。每一届带新班都给孩子将《一碗荞麦面》的故事,故事的确感人。张文质老师也说,讲故事是一个老师的基本能力。讲故事远比讲道理有用。孩子们能从故事中汲取能量,并且慢慢地浸润自己,修炼自己。所以作为老师,讲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也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学生才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组织者、指导者,这已经是大家都共识。但要在每节课中得以体现还是有些困难的。在《不确定性》这一节课中,新授部分第一个环节是“抛硬币”的实验活动。既然是实验活动,孩子参与是必然的。但在参与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更加规范地参与活动。在“抛硬币”实验中,可以做一些改进,比如可以设置实验员、观察员、记录员。并且要引导孩子每抛一次硬币就要做一次记录,最后通过观察记录表再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推测。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活动的规范和有序,更加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科学的实验方法,为孩子的后续发展奠基。

上台参与实验的学生毕竟是少数,那么在台下实验或者做记录的学生是多数,为了体现面向全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可以给孩子体验到存在感,因此给台下孩子参与全班展示的环节显得很有必要。班上有展台,这为学生展示提供了可能。

在“摸球”和课后练习第二题中,学生回答问题中,基本上是词语式的。教育是成全人的事业,不仅关注孩子当下的锻炼与发展,更需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件事,看待我们的每一个教育策略,看待每一个教育细节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所以在孩子回答问题中,当孩子习惯于“词语式”表达时,老师可以尽可能引导与鼓励孩子尝试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长期的引导下,孩子的表达能力就能得到较大发展,从而为孩子的人生助力。这一能力的获得将会让孩子生命更加精彩,为孩子生命的丰盈提供了可能。

三、资源为我所用是一种至高境界

通过这节课,让我有些感慨。全班49位孩子几乎都不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江西省。我们这个班级是这个学期新进插班生组成的班级,对孩子的了解还真说不上清楚。事实上,很多事情,不了解还真不清楚。课堂上最后有一位同学能够指出江西省所在位置。还好总不算“全军覆没”。但这个结果是让我出乎意料的。

事后,我又转念一想,其实也怪不得孩子。如今,随着手机的普及,电视已经没人看了,那么天气预报也没人看了。在我记忆中,对江西省地图形状的辨认可能就来自于天气预报。没有电视的时代,不认得江西地图就很正常了。至于所谓的“副科”教学是值得质疑的,因此孩子们知识获得的渠道就显得很是狭窄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们的表现就很正常了。

各地图片

四、教材逻辑是丰盈课堂的必修课

教材编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不足,才有成长——评《不确定性》(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