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7的纪录片,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棒棒这个职业,棒棒是重庆这样一个特殊的山城地域孕育起来的以搬运服务为主的低端劳动力,也就是扛着一根棒棒,跟在雇主后面帮他们搬运大件重物的一群苦力劳动者。这部纪录片就是以棒棒的真实生活作为素材,把视角深入到最卑微的角落来看待人生。
镜头下与繁华的解放碑商圈形成鲜明对比的破败不堪的自力巷53号就是棒棒们的住所,你可能想象不到这是怎样一种近乎不是人生存的环境,但你一定看过《变形记》,这个自力巷要比大家看到的很糟糕的农村生活环境还差劲很多。片中每个棒棒背后的苦难经历,以及他们每天卑躬屈膝所展现出来的心酸,无助和无力,每一个画面都会让你感到心酸,愁苦。
它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纪录片,比如《舌尖》或者BBC的记录片,能够带给我们高大上的视觉效果。相反,它的整个拍摄过程就和棒棒们的生活一样寒酸,你甚至无法想象整个拍摄过程仅仅是由两个人完成的,导演何苦是一位正团级转业军官,摄像则是一位从婚庆公司挖来的摄影师,前期的撰稿,后期的编辑,主题曲的演唱,整部纪录片的解说,非专业的导演都亲历亲为。
就是这样一部“卖相”不是很好,被埋没的纪录片深深地触动了我,它带给我的那些五味杂陈和百感交集是无法用三言两语来表达的。所以我选择了一个感触最深的点和大家分享:那就是,我们一定要相信,知识和技能的不断积累会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改变你的人生。
在谈到国人性格的时候,我们经常都会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可否认,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负重前行,敢于担当的“棒棒精神”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可就算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贫穷却一直如影随形,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长久的贫穷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贫穷?贫穷的现状又该怎样扭转,怎样改变?
不得不承认,人一旦穷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很多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拿片中的几个例子来说,老黄心疼自己的小推车,认为物比人贵,所以能自己扛的东西绝对不用车拉。老金不愿意吃亏,在每个月末都会一直咨询10086自己套餐内的剩余分钟数还有多少,哪怕是半夜,也一定要打电话把这个剩余分钟数用完,河南则会经常反思自己在打牌的过程中犯了哪些错误,梦想就是有一天能通过炸金花致富。
这是长期的贫穷带给他们的,贪小便宜,固执而且保守。
难道这群棒棒就甘于忍受日复一日的贫穷吗?不,绝对不是的。没有人想做穷人,他们也一定想要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然而,他们出生的年代和家庭就直接导致了他们自幼就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知识文化,家庭教养的缺失,使得现如今的他们除了做棒棒,已经没有任何一项能维持生计的技能了。
改革开放初期,重庆有十几万棒棒大军,诚然,当时的时代和社会需要他们,可随着年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绝大多数棒棒早已选择了转行,穷则思变,他们或者干泥瓦匠,或者干皮匠,粉刷匠,不管做什么,手艺人总归要比出卖苦力赚的多。
可是自力巷53号没有文化,一无所长的棒棒们仍然奉行着那个年代“只要双手肯干,就不怕没饭吃”的准则,他们仍然只会每天起个大早,扛着棒棒,佝偻着身子,吭哧吭哧挑起重物。可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与他们抢生意的早已不再是“对面路口的棒棒”,而是新时代各种各样的新型机械甚至智能机器。
反观当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只有紧跟时代不断调整方向,我们才能有出路。我们需要不断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改变来适应这个社会,哪怕这个改变是被动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这个社会是很残酷的,一旦你的存在之于这个社会无意义了,你就必将会被时代前行的滚滚浪潮淹没。因此,我们必须要趁自己还年轻,努力地去接收更多新的知识,学习更多新的技能,这样,当你真正步入社会的时候,你就会有足够充分的能力和足够灵敏的思维来应对这个社会的变化,而无须担心被时代抛弃。可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够说我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在提升自己,有多少人总是无所事事,人云亦云,又有多少人总是忙于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这是我观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的一些思考,想要和大家共勉。我想,这也是相较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言,我更喜欢纪录片的原因吧。它不会进行任何的指导或者价值观的输出,只是把最真实的故事平铺在观众的面前,进而引起我们的共鸣,最后促进我们自己的思考和成长。
最后,回到纪录片本身,我强烈地把它推荐给各位,它真的值得你花时间用心去看,去感受。它就像一颗定心丸一样,让你浮躁的心随着纪录片的推进从最初的不理解慢慢地平静下来,它会让你看待这个世界的眼神更有温情,也会让你的内心更柔软。最重要的是,它一定会让你获得一些终身受益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