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王培峰教学经验|我们都需要慢一点

          郑毓信教援认为对于思维教学的高度重视即是中国数学教育最有价值的方面。史宁中教授也曾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应当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就是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十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现在的孩子平时都在忙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包括一些优秀的学生偶尔也会趁老师讲自己已懂的题而偷偷地做当天的家庭作业,甚至其它科目的作业。周末又在家长的焦虑中上各种兴趣班(其实也不一定真是自己的兴趣),还有各种辅导班,总在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学生更是对自己不相信,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做更多的练习才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其实还有我们的老师也在犯同样的错误,生怕学生不自觉,不会安排学习,巩固不到位,于是想通过大量的课后练习来强化,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束缚着我们放不开手脚,孰不知孩子终究会离开我们,需要自己去独立思考,迟早要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这是人生中必须上的一课。


特别是数学这个学科我个人认为更多需要的是思考而非大量的练习,我不排除刷题的魅力,能短时间内提高成绩,我也不排除学生上辅导班,在成绩的提高上有变化,老师和大量资料固然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解题技巧,在短时间内确实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但我不赞同搞题海战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是不是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思考一节课、一个单元各知识点之间有什么关联?这个单元与前面的哪些单元之间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是不是可以先让学生设计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框架图,再慢慢引导他们设计思维导图,打通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对知识有个整体的、系统的把握,我们在帮助学生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暗地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师是不是需要留出大量的时间来思考我们这节课、这个单元需要“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而非思考怎么多布置些家庭作业。在“教什么”的问题中教师要思考知识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的问题。对于“怎么教”,教师应该在“问题设计”上多思考,从什么问题引入,在什么环节应该提什么问题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持续下去。

今天看了师傅赵老师的一节复习课,整合了整个二年级教材的解决问题,将一道题拓展改编成了一节课取名为《买印章》。其中原题是:

整合后的设计如下:

教学设计分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文具店有三种不同的小印章,每种印章都有很多盒。小明买了2盒(有几种买法?----不同印章的-----同种印章的,学生的思维在逐步地被激发)

第二个环节:文具店的小印章卖的真快,小丽来买时每种印章只有1盒了。这时要买2盒,有几种买法?(在对比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个环节:阿姨的印章很快就卖完了,现在她又把每种印章进回了很多盒,这是这次进每种印章的价格。(出示三种印章的单价分别为每盒10元,每盒8元,每盒5元)这次还买两盒,你准备怎么买?为什么?这里就会出现有的是为买的印章多;有的是为买的实惠(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让数学真正的生活化)


第四个环节:赵老师要奖励班上的10名同学,每名同学奖励1个小印章.又该怎么买?学生首先要考虑够----还需要考虑实惠(让数学走进学生的心里)


通过这节课的拓展,作为主导者的我们,在课堂中是不是也要多思考“如何才能挑起事端”?通过我们不断的挑事,学生才会对数学有想法,学生之间才会有思维的碰撞,学生才会真正的走进数学课堂,体会到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才会感受到数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河曲实验小学六年级五班数学教师王培峰)


作者:王培峰

发布:《晋北文化》综合平台

编审:开明人士


你可能感兴趣的:(河曲王培峰教学经验|我们都需要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