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确的逻辑里,其实不存在“一夜成名”

当我们面临选择时,都倾向于相对容易的选项,而不是相对正确的有利于自我成长的选项。当我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却常常忽略背后的动机和心态,是因为我们知道成名很难,我们希望走捷径,我们想要得到更多。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20岁有一夜成名的机会,该不该要?”89%的观众和导师都一边倒地选择了该要。

刚看到辩题的时候,第一眼的直觉也是“该要”,按照惯性思维,有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放弃如此具有诱惑力的命运呢?理所当然地认为选择不要的正方会很难打。

结果双方的表现都很精彩,当我们深入地拆解一道辩题,透过表面去分析本质,就发现有很多值得探讨的人生哲理。事实也证明,拒绝的理由很更加富有精神魅力,也更容易出彩。

 01

正如席瑞所说,这是一道典型的《奇葩说》辩题,它只是提供了一件大概率不会发生的场景,然后试问你的反应和态度。如果仅仅是从表面上来看,你可以轻易地选择一个容易的答案,这个问题结束了,那么这个节目没有任何意义,观众也不会得到任何收获。

有很多类似的辩题,作为非专业辩手的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代入其中的正反方,下意识地寻找各种对自己有利的观点,对对立面的观点持抵触和抗拒的态度。我们早已不是一张白纸,也很难被说服。

但如果我们带着成见去听选手们的论证,脑海里就会闪现各种或同意或否定的声音,如果比赛的结果跟自己的持方相反,可能还会感到失落。

这个节目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应该敞开心扉,让更多的视角进来,照亮脑海中的盲区。因为所有的道理其实都只是概括性的描述,没有充分的情境描述,所以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持方。作为辩手,要寻找对我方有利的素材,而对于观众,对于生活中的我们,应该理解双方辩手给出的所有角度都是一种可能性。

 02

回到这道辩题,如果不作任何深入的思考、追问,面对一个机会,第一反应当然是要了再说,为什么不呢?有总比没有好吧,更何况是“一夜成名”这种稍纵即逝的好事。就算是上天眷顾和馈赠,拒绝馈赠也是不明智的吧。这是大多数人凭直觉和本能会得出的结论。

遇到机会,抓住机会,这样的选择当然没错。但我们常常忽略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当我们面临选择时,都倾向于相对容易的选项,而不是相对正确的有利于自我成长的选项。当我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却常常忽略背后的动机和心态,是因为我们知道成名很难,我们希望走捷径,我们想要得到更多。

当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给出答案是非常容易的,但我们的思维方式往往会暴露人性的软弱。

 03

思考当下的社会环境、当代人的人生困惑,会发现更深刻的内涵在这个题面之下。

如果你有这样的运气,当然希望你能抓住,同时也希望你不会因此而偏离航向、乱了节奏;万一没有这份运气,也希望你能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是不是拥有越多就一定更好?是不是有选择就一定比没选择更好?不一定的。

和当下的我们相比,父辈们在很多重要的人生阶段都缺乏选择,但他们从一而终地投入热情,他们的人生也看起来更加有意义,他们的人生经验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精神。

位置越高,摔下来也必然更惨痛;拥有的越多,失去的时候越痛苦。人们从来不够谦卑,总是高看自己的智慧,以为经得住诱惑,以为唾手可得的名利没有代价。代价往往不是明码标价,而是隐藏在每一次看似容易的选择背后。

 04

不是担心无法承受失败打击或跌落神坛的后果而让你拒绝一夜成名,而是担心一夜成名的鼓吹,会让原本焦虑不安的心变得更加浮浅和焦虑。

 其实,一夜成名是少数人的事情,大多数的人生多半不会面临“一夜成名”的选择,所以对芸芸众生和普罗大众来讲,其实根本没必要在表面的选项中苦苦挣扎。对于大多数人的考验其实是如何做好一个普通人的本分,获得普通人生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就像席瑞所说,生活的本质是叉烧饭的味道,是父母的爱,是所有平凡而细微的小事。如果足够清醒,就会发现一夜成名不会带来任何改变。幸福感应该是一夜成名夺不走也给不了的。

如果你是靠坚持不懈、厚积薄发的付出而实至名归,才不至于轻易地被成名后的副作用席卷湮没。但突如其来的名利多半就是洪水猛兽,人不应该怀抱不切实际的自信和侥幸。在正确的逻辑里,其实不存在一夜成名。

我们的时代需要更多让人平静的东西,虽然眼下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追求快感,越来越魔幻,但还是希望人类文明有足够的智慧和审美,辨别机遇和陷阱,像我们的祖辈和先哲们那样,诗意而浪漫地栖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正确的逻辑里,其实不存在“一夜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