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时光,慢生活: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请多关照!

文 北欧慢时光

欢迎关注我的《慢时光,慢生活日记系列——记录北欧生活日常》连载

时间:2020年6月7日 地点:斯德哥尔摩 天气:晴

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意见相左引发争吵,这在许多家庭都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可我觉得,再怎么吵,你们的出发点其实是一致的,只不过在方法论上有差别,那就求同存异,坐下来好好沟通,从而找到个相对完美的方案来解决问题。争吵不解决问题,沟通才可以。其实,父母这个社会职位门槛最低,无需什么上岗证,无需什么职业经历,只需两情相悦一时冲动之后,就等着坐享其成。可是,理想是彩色的,现实是黑白的。现实生活下,没有哪个父母做得轻松,谁不是熬出了黑眼圈又搭上了半条命才把孩子们拉扯大?

今天和娃爸一场由孩子的教育问题引发的大吵,最终依靠着我们各退一步,和平收尾,但我还是想要一抒胸臆,否则闷在心里,总觉得会闷出病来。

我们不管是谁,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没有经验,全凭模仿自己的父母如何教育自己。作为三个孩子的父母,或许我可以说自己比别的父母有些许多一些的经验,可养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靠数量完成熟练程度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想法,有见地,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套用在老大身上合适的办法,在老二身上就完全没有效果,在老三身上或许就是过时的办法。社会在与时俱进,父母的教育方法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当然,作为教师,主攻教育学的我或许多少懂一些教育的基本原理。可祖师爷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孩子们各有不同,基本原理也不是万能神药,包治百病,还是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来对症下药。

没错,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下,一顿棍棒能快速解决问题,简单明了,甚至效果明显。可这是武力威胁出来的孝还是心甘情愿的孝,没有人去考量。在瑞典这样的社会之下,父母根本不可能靠“打”来教育孩子,但凡真有这样的父母,政府社工会让你分分钟做不了父母,剥夺你的监护权。可就算你不动手,嘴上使用冷暴力,用语言来恐吓,一样让我不敢苟同。

说教确实没有棍棒来得见效快且效果好,可这才是交心的开始,放低你作为父母的高姿态,别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对立面,别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多高高在上,这样才能将心比心,理解孩子,从而和孩子交朋友。作为父母,也别不屑与孩子交朋友。交朋友是你了解进而帮助他成长的第一步。他都不把你当作朋友,有什么心事和想法都不跟你沟通,你怎么能够在他的未来发展轨迹里给出自己的指导意见,你怎么才能帮助他走出少年时代的叛逆期?

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没有父母的尊严和地位,孩子会看轻自己,自己很没面子,年老之后,更会成为孩子的笑柄。可我想说的是:第一,想要赢得孩子的尊敬需要自己争取,反思自己与他们的相处模式,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等等,反思的目的是改进自己,完善自己,学会更好地和孩子做朋友。第二,我觉得这个提法本身就有问题。为什么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心目中是个高高在上的样子?就不能是平易近人的朋友关系,就不能是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关系?

假如作为父母,你看待世界和未来的态度是悲观的,我无意去和你争辩或是要纠正你的悲观态度,可你也不要剥夺孩子对未来世界乐观的向往。

我只愿:

作为父母,我希望自己能做到,你悲观,我陪你;你乐观,我挺你。

你就是你,做好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自己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需做到无论何时,我都懂你。

仅此而已!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慢时光,慢生活: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请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