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让思索更深入

在《湖心亭看雪》备课过程中,我可谓是极尽所能、全力以赴。在范读环节更是精心准备、反复背诵,走路背、吃饭背,以致我的大宝听见我背就开始捂耳朵,哈哈。直至我能流畅自然、饱含深情地诵读给学生、听课老师,心里一块石头才算落地了。诵读完后学生给予了热烈掌声来鼓励我。

课后就这一环节徐洁教授提出了质疑,教师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就谁呢?教师读得再精彩是展示了谁呢?程翔老师的诵读水平堪称大师吧?他怎么不去诵读?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越想越汗颜,是啊,课堂上程翔老师没有先声夺人去诵读,而是让学生读,由读不好节奏,引导学生感悟如何读得精彩。再指导学生带着感情和理解读,尤其是示范用“大喜”的心情“哈哈”笑着读“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由学生放不开不会读,到读出了个性理解,获得全场热烈掌声,让我震撼,更是羞愧。这才是真正的成就学生,这才真正是学生的引路人!

老师的范读不仅是教师基本功的展示,更是应读在学生思维提升处,智慧火花碰撞处,学生朗读理解困顿处。如本周王老师执教的《老王》,让学生反复读老王临死前“直僵僵”“镶嵌”在门框里的状态,老师问学生体会到冷飕飕的感觉了吗?学生回答没有,再读,学生回答还是没有。教研员王主任提醒“这个时候老师的范读就大有其用”。

琢磨思索中,我茅塞顿开,是啊,老师的范读,是基于文本理解的,并不是浮于文章表面的;是以提高学生素养为主的,不仅是展示教师基本功的;是读在恰到好处的点拨时,不是漫无目标的率性而为。

感谢徐教授的质疑、提醒,让我再一次在盲目前行中找到了坐标,再一次向语文课堂长河的更深处漫溯!

你可能感兴趣的:(争鸣让思索更深入)